书籍
阅读
艺术
美学
生活
有艺思青年荟·线上阅读分享总第(19)回
年第七回
今天要分享的是《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处世圣经》。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一起看看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们的祖传经商智慧。作者:(美)塔尔莱特·赫里姆
译者:邹文豪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塔木德》是犹太人的经典之作,是他们精神和生活的百科全书。原书共20卷,由上千名犹太学者花了十几年的工夫,把公元前五百年到公元五百年(差不多年)的犹太先贤、圣人们的言论做了整理和编纂,内容非常庞杂,大到宗教、法律、民俗、伦理,小到饮食起居等,渗透在犹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这本《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处世圣经》,则是由作者、美国人赫里姆根据《塔木德》里的一些故事、传说整理出来的一本书。
一、“无中生有”法则说到犹太人,想必大家耳熟能详。例如,“股神”巴菲特、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华尔街之子”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天才”索罗斯、“普利策新闻奖”的创始人普利策、电影巨头华纳兄弟、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甲骨文”CEO拉瑞·埃里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以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等等等等(我表示真的吗?)……
犹太人全球总人口数量据说才多万(还没我们大深圳人口多),只占到全世界人口的0.3%,但这么看起来,他们占据的财富比却远远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种族或者族群。
这是为什么?答案也许就藏在《塔木德》里。
《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处世圣经》这一本,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概括讲犹太人的商道智慧,下篇则主要讲犹太人的为人处事。
犹太人推崇“金库从无到有”的观念,于是在这里作者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年一天,怀揣着致富梦的希尔顿来到繁华的达拉斯商业区大街上,发现这里竟然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一个念头由此在希尔顿的心中产生;如果我在这里建一座高档的酒店,生意一定不错。经过一番观察,希尔顿看准了一块地,认为那里最适合兴建旅店。这块地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的拐角地段,地皮的所有权在一个人称‘’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人手上。在和老德米克商量之前,希尔顿就悄悄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经过大致观察,得知按心中所想建起一座酒店至少需要万美元。这与希尔顿已经筹措的30万美元差距太大;但,30万美元可以买下这块地皮。希尔顿一点也不慌地找到老德米克,以30万美元的价格签订了地皮买卖的协议。给付土地出让费的日期到了。这一天,希尔顿仅仅带了3万美元就来见老德米克了。他无奈地说:“我买你的地,是想建一座大型酒店,但算来算去我的钱只够建造一个普通的酒店,所以我只能租你的地了。”老德米克正准备说‘’不想和你合作‘’的时候,希尔顿诚恳地说道:“我的租期为90年,分期付款每年租金为3万美金。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你就收回你的土地和土地上面的酒店。你看怎么样?老德米克一听觉得划算啊,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可以换得万的租金,土地还是自己的,土地上的饭店也有可能是自己的。于是希尔顿只付给了老德米克第一年的土地租金3万美元。拿到了土地使用权,口袋里剩下的27万美元仍然建不起一座万美元的酒店啊。于是希尔顿再一次找到老德米克说,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建店。为了把最后那万美元全部拿到手里,老德米克答应了。银行按土地的现有价值给希尔顿贷款30万美元,他手头可利用的资金达到了57万美元。年5月,希尔顿旅店开工了。酒店建设用完了57万美元,希尔顿又没钱了。这时他还是来找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困难,希望老德米克把盖到半截的建筑物接收过去,出资让他顺利完工他说;酒店一完工就租赁给我来经营,年租最低10万美元。被套牢的老德米克想想,自己也并不吃亏。后来,大家都知道一个叫作“希尔顿酒店”的品牌在全球开设,这个故事不知真假,但是显然老德米克并没有拥有属于自己名字的酒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很善于用“以小博大”的办法,算自个儿的帐,也算别人的账。当然这一章还讲了洛克菲勒、美国股市的空手道大师孔菲德等人起家的故事,都是犹太人怎么把一件事情从无到有,或是从小到大给做起来的一种思考路径和方式。
虽然完全是商业门外汉的我,看完这些故事后还是有点蒙圈儿,咱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模式都已经相对固定了,即使看懂了这些故事(的套路),也很难把它对应到你自己的生活、事业中去的。但是,的确,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就是这么干活的、这么赚钱的。
二、犹太人的理财智慧我们重点来拆解一下书中第六章《犹太人的理财智慧》。
?能花钱才能挣钱
?用钱是难以难以赚钱的
?%的,要发挥一块钱的功用
?有钱不要闲置半年
这是第六章的几个小标题。
这一章开篇,引用了《塔木德》里的名句:
“我见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智,灵巧的未必喜悦。降临到众人身上的,是在乎当时的机会,合理的投资也要选恰当的时间。
”在犹太人的观念里头,有钱不能闲置半年,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让它睡大觉靠利息,那还不如活用这些钱,拿出来投资到更有利益的项目里去——能花钱才能挣钱。
什么叫能花钱才能挣钱的?这里又讲了一个故事:
卡恩是个领低保的人,每月都从数量不多的救济金里,存20美元。这天,他站在百货公司门前,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旁有一位穿戴体面的犹太绅士,站在那里抽着雪茄。卡恩忍不住羡慕地对绅士说:“您的雪茄很香啊,好像不便宜吧?”绅士说:“是的,2美元一支。”“好家伙……您一天抽多少支呀?”“10支。”“天哪!您抽多久了?”“40年前就抽上了。”“什么,您仔细算算,要是不抽烟的话,那些钱就足够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那么说,您不抽烟?”“我不抽烟。”“那么,您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吗?”“没有。”“告诉您,这一幢百货公司就是我的。”谁也不能说卡恩不聪明对吧!首先,他算账还是算得很快的,一下子就计算出每支2美元的雪茄每天抽10支,40年下来的钱就可以买一幢百货公司。第二,他也算懂得勤俭、积小成多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但,他不抽雪茄也没有省下可以买百货公司的钱。
犹太人认为,钱是靠钱生出来的,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
这个观点跟咱们现在的理财观念倒是很接近——为了迅速成为富翁,犹太人通常的做法是投资金融业,或其他资金回收比较快的行当,先把注意力集中在用钱生钱上。
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却又说”用钱是难于赚钱“的呢?
在犹太人看来,一个人怎么样使用钱包,包括怎么赚钱、存钱和花钱,其实都在检测一个人的“财智的高低”。虽然金钱绝不是一个人一生的主要目的,但是,钱绝对不是无关痛痒的东西。
所以犹太人认为,在观念上就要重视这个事儿;而且他们也认为,金钱的确是很大程度上能让我们获得感官快乐和社会地位的一个手段。
(这一章)的第三个小部分——百分之百地发挥一块钱的功用,对我个人很有启发。
在犹太人的用钱观念中,普遍认为钱是不能随便用的,一定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一个真正会用钱的人,绝对是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欲望的人。犹太人认为:不能把支出和各种欲望混为一谈。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但这些欲望不见得是你的收入都能满足的,所以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收入,花在一些不能满足的欲望上,因为你欲望是永远不会停下来的。
塔木德给出的建议是:仔细研讨和观察你现在的生活习惯,可能有一些你认为是必要的支出,经过理性分析或者冷静思考之后,你会发现很多只是欲望;把花在欲望上的钱减少或者取消,最后你的支出就会变少。于是,花一块钱就能发挥这一块钱百分之百的功效。(虽然犹太富人过着穷奢极侈日子的人也不少,嘿嘿嘿)
分清欲望和需要,这才是重点。
三、解放商业天赋“时间是商品,知识也是商品。那么国籍当然也可以成为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这个观念太“全民皆商”了。
不过还好,他们还是认为诚信是第一位的,要取信于人,是经商最起码的要求。在这本《塔木德——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与处世圣经》里,也写了不少关于诚信经营的非常基础的商业规则。
一双干净的手
《塔木德》认为:“一双手的干净程度,和这双手能够拥有的财富数量成正比。”
于是,本书中又讲了一个流传已久的古老故事:
向上滑动阅览
有个犹太妇人带着6岁儿子到百货公司买东西。回到家后,小男孩从布袋里取出东西,一枚钻石戒指随着滚到地上。
妇人看了看儿子,心里明白了。她并没有责骂他,而是领着他赶回百货商店,一边走一边对儿子说起一个在犹太民族已流传了几千年的真事:
拉比西蒙·本·舍塔,靠砍柴为生,每天都要把柴禾从山里背到城里去卖。他为了节省时间钻研《塔木德》,就决定买一头驴子代步。
拉比从市集上一个亚玛利人那里买了头驴子。拉比的学生们把它牵到河里去洗澡。半路上,驴脖子上掉下来一颗足足有10克拉重的钻石。
学生们欢呼雀跃,认为拉比从此可以摆脱贫穷,专心研读《塔木德》了,同学们也能更好地聆听圣典。
结果当学生们把钻石交到拉比手上并说明来历后,拉比却立即捧着钻石跑回集市,找到卖驴子的人,把钻石交还给了他。
拉比说:“我买的是驴子,并没有买钻石。我只拥有那头驴子的所有权,驴脖子上的钻石必须还给你。”
卖驴人好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拉比平静地回答说:“我们的神训示过我们,我们的手是洁净的,只能拿走付过足够金钱的东西,所以钻石必须还给你。”
故事讲完,母子俩也赶到了百货公司,亲自交还了钻石戒指。
《塔木德》里也有这样的话——我们的手是干净的,我们拿错了财物,他就会变脏。崇尚变通看似规则多多,但犹太人又很“崇尚变通”。“活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据说,过去以色列的住房很紧张,几个德裔的犹太商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用作临时住宿。有天晚上,几个犹太商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已地来回推动车厢。一个本地人不解地问道:“你们在干吗呢?”“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的几个人说:“车厢上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初看起来,这几个人简直很傻,不知变通、死守规定,弄得两头不讨好:人冻得要命,环境卫生仍未搞好。这是对这个故事的一般理解。然而换个角度,我们又可以看出犹太人的变通能力——他们其实只是从形式上遵守了规定。这几个寄居在火车车厢中的犹太人,就像犹太人长期寄居在其他民族的社会中一样,经常要面临这类原该自然废弃,但偏偏还实际起着某种“作用”的法律或约定俗成的规矩,要是他们也经常越俎代庖地宣布予以废除,带来的恐怕远不止是“环境卫生”问题了。因为规定不能废除,而用厕所又在情理之中,于是犹太商人们就想出了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四、契约精神“遵守契约,尊重契约,你获得的将不止是尊重。你给对方以仁慈的让步,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一定要遵守契约。
”《塔木德》里的这句话,前半句和后半句,意义上是有一些些很微妙的转折。犹太人认为契约是人与神的约定,守信非常重要。犹太人尊重人性,也信守契约精神。
《圣经》上记载了耶和华和犹太人之间的契约,上帝让犹太人作为自己的特选之民。犹太男人在出生的第八天,要在父母的带领下做割礼。割礼就是上帝和犹太人之间契约的一个证明;而且耶和华要求犹太人要历尽流浪之苦,最后要等着救世主弥赛亚的到来。到那时所有人都会得到救赎,他将降下彩虹,作为和犹太人签约的一个见证。
另外,据说每个犹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要被问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者钻石,那么父母就会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不是钻石,也不是你的财富,而是知识,只要你还活着,它就会永远的跟随着你。
本书后半部分(下篇),关于犹太人的为人处事,我们就不细致地分享了,大家有空了可以翻来看看。
虽然,这本书里讲的很多经商智慧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但在犹太民族那里,这是已经形成体系的文化传承,是他们精神和文化的产物。早在公元前年,当全世界还是农耕社会初期的时候,他们就建立了这样一套观念和体系,它的逻辑自洽,并流传至今,成为了犹太人的一种传承。
理解这种文化传承可能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这个人群。
我相信,犹太人的文化传承,是世界上其他族群很难很透彻地去学习和掌握的,这也许是犹太人的厉害之处。
咱们先不管能不能赚到钱,没事儿的时候翻翻这种书,应该还是对人有启发的。
有艺思青年荟线上分享(19)分享人:晓莫转载请联系后台往期精彩▼阅读分享一切到底是不是都是最好的安排?阅读分享
把晓莫姐给整抑郁了的王尔德阅读分享
一直拒绝“躬身入局”的加缪阅读分享
说“嫁给他”,其实只是一个彩虹马屁……阅读分享
普通人关心佛造像的前世今生做什么?阅读分享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阅读分享
心理医生在吗?阅读分享
论写感官“刺激”,谁能玩得过他俩……阅读分享
初代网红国家——不丹真相对谈
关于《掬水月在手》,让我们聊一聊阅读分享
福尔摩斯和柯南·道尔二三事阅读分享
美第奇家族如何向世界献上佛罗伦萨阅读分享
当禅和摩托车维修扯到一起......阅读分享
一个五十岁“社畜”烫了个爆炸头后决定辞职……阅读分享
读许倬云《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有啥用?阅读分享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阅读分享
娱乐至死,这真的是我们最终的结局?阅读分享
啊?叫我不要从众、随大流?可是我的动物本能……有艺思青年荟阅读打败时间,艺术消解庸常加入有艺思青年荟,点击阅读原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