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英石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StatusandDevelopmentofYingStoneIndustryinYingde
陈燕明 巫知雄 林云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CHENYan-ming,WUZhi-xiong,LINYun
(CollegeofForestryandLandscapeArchitecturein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China)
摘要
英石产业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英石已被广泛应用于赏石与传统造园。特别是在建国后近几十年,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主产地的英石产业发展极为迅速,已成为繁荣英德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口述访谈等方法,对英德英石产业现状进行全面调研,系统梳理英石产业发展状况,对其制约因素进行深度总结,为英石文化保育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制定适宜的策略与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英德;英石;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英德市作为英石的主产地,从北宋开始就出现了开采英石的“专业村”,至清代英德市望埠镇曾一度被称为“英石乡”[1]1,23。从古至今,这里的市镇发展都与英石文化的兴衰密不可分。只要处于经济发展时期,英石就被大量地开发利用。历经千年发展,今英石产业有较完善的产业链条与强大的发展潜力,依然呈现出多方面的发展优势。改革开放之后近二十年来,英石产业发展总体趋势正由迅猛发展到慢慢趋于平稳。目前,英石产业发展逐渐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英石产业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提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在当代的活态保护中焕发生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英石文化遗产的未来走向。1
英德英石产业发展历程英石产业在历史上主要经过3次大的开发热潮,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处于经济发展高速时期,势必伴随着英石的大量开发利用。第1次开发热潮始于宋朝。北宋时期,英德经济相当发达,撤县建州,商税居广东第二,仅次于广州,这跟英石的开发利用密不可分。第2次开发高潮是明清时期。当时出现多部论述英石的著作,如《园冶》《素园石谱》《广东新语》等,英石在清朝更是被定为全国园林名石之一。从18世纪开始,英石更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资源,英、法、德等西欧国家从广州购运英石回国。第3次开发高潮出现在20世纪特别是年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赏石文化的空前繁荣,英石需求量日益增加,英德市抓住了英石开发利用的大好机遇,让英石产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2]。
其中,英德英石产业在20世纪之后的发展,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
1.年以前:相对停滞缓慢
英德英石产业发展历史虽然源远流长,但在民国时期,连年战乱,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观赏石文化一蹶不振[2],英石产业发展曾经一度停滞荒废。年以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农民基本束缚在田地里头,没有公社(乡、镇、区)一级开具的证明,英石不能外出,使英石沉睡山头,无人问津。政府可以免费开采英石,私人开采搬运贩卖会被关押批斗,英石产业销声匿迹[3]49。
在此阶段,英石主要用作园林景石。
1.—年阶段:起步开发
年“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了年,英德市望埠镇政府内设农工商联合公司,公司设园艺部,以此来专门研究如何推动英石的开发和经营[4]。
20世纪80年代末,望埠镇同心村、沙口冬瓜铺村的村前村后开始有了分类堆放的英石,但仍未形成市场气候。年,英德人温果良首创英石出口,当年发运新加坡的英石上千吨。同年,冼昌牵头组织几位望埠镇青年人从事英石假山与盆景改良,于年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电气设备结合起来,成功生产出英石雾化盆景,并申报获得国家专利。此后,诞生了一批盆景工艺厂,如中昌、龙山、福星等专营英石盆景的工艺厂[2]12~13,英石产业得以小规模发展。
在此阶段,英石主要运用于园林造景以及盆景工艺。
1.3—年阶段:迅猛趋稳
—年,英德市委市政府发现英石文化的价值。经过前期初步调研,年任命赖展将为英德文化局局长,专门推动英石发展。年12月,首届广东英石展销会在望埠镇举办,成交额21万元;年12月,第二届广东英石展销会在望埠镇黄田举办,直接成交13万元,签订园林工程合同万元[2]~。期间有多份英石作品获得各类博览会和协会的大奖:年1月,温果良的英石《金豹》获岭南奇石博览会金奖;年10月,聂均平的英石《年年有余》获第四届(广州)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金奖,赖展将的英石《亲情》获银奖;年底,《姜公钓鱼》获省赏石协会首届精品展银奖;年,陆上强的英石获首届国际雅石博览会银奖等[2]~。由此,英石的影响力逐步提高,英石文化得以推广,英石产业迎来了春天。年9月26日,专营英石园林工程的首家注册公司“英德市园艺实业有限公司”于广东省清远市工商局注册成立。这个阶段由于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不成规模,英石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年,英德市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英石产业,在政策与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此时,英石文化影响力拓展到全国,英石产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年,英德市委市政府积极将英石文化推上新的台阶,请著名作家贾平凹写《说英石》,并邀请大批文人名流到英德参观英石,大力宣传英石文化。年11月,大型精装画册《中国英石传世收藏名录》问世[3]49。
—年,英石产业发展速度逐步走向平稳。年,首届中国英石文化节开始,并结合英德地方产业联合举办活动。到年7月,英德市委市政府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英石文化节(年12月、年12月、年12月、年11月和年11月)和两届英德红茶文化节(年12月和年9月)。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高了英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20年来,英石应用更为多元,可作观赏,更可广泛用于园林景石。近几年,英石通过电商平台,挖掘了英石新的用途:小英石(青龙石)用于制作鱼缸内的摆件,还有一些英石相关文创作品出现,如英德市英西中学的壁挂式盆景作品等。
2
英石产业市场特点如今在英德市市域范围内,英石产业的市场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园林景石市场,另一部分是几案石市场。
园林景石市场自年首届广东省英石展销会后开始兴起,发起于英德市望埠镇同心村和沙口镇冬瓜铺村。之后由同心村和冬瓜铺村村前村后的零星石档,迅速向英德市中部的英阳公路(S)、英曲公路(S)两侧转移。至年,英德的园林景石市场以这两条公路为依托,形成累计长度达40km的“Y”字型的奇石展销长廊。经营英石的公司、石场、店铺等档口达到多家[3]49。至今,以英德市的大站镇至沙口镇的冬瓜铺村,以及望埠镇墟至英山脚下最为密集。在这段长达40km的奇石展销长廊中,仅石场就达到了家(图1)。这些个体经营石场以英石为龙头经营项目,兼营国内各类园林景石,并承接各类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园林景石集散地、全国最大的英石集散地和英石文化交流中心。
图1英德奇石展销长廊示意图作者自绘几案石市场发起于年7月。英德市奇石协会第三届理事会换届,并将会址迁至市区。由于市区赏石玩家需求增加,玩家的赏石水平迅速提高,藏石量迅速增加。市区出现以酒店和宾馆为依托的几案石展销点。年10月28日,骆清发先生在茶园中路开设第一家奇石店,命名“清风石轩”。又有刘伟松、张结均等人陆续设店经营,从此几案石也正式走向市场[3]49。到年,沿英德市区茶园路至教育西路、接仙水路形成了家奇石门店以上的“Z”字型的奇石街(图2)。受英德市区几案石市场的影响,望埠镇墟也逐步形成了奇石门店一条街。
图2英德几案石奇石街示意图作者自绘英石产业除了英德本土市场,更拓展至全国乃至世界。英德外地从事英石销售和英石园林设计施工的队伍比较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其中以东莞为最,几乎遍及各镇,从业艺人数以千计。不仅销售英石,还承接英石园林工程。除了珠江三角洲,英石的国内市场更是在上海、杭州、江浙一带发展良好,亦有很多英德市望埠镇人在那里开设石场公司;还有一部分市场在北京、河北、山东青岛等北方地区。更有英石通过外事交流、企业合作、互联网电商等方式销往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地。
3
英石产业体系和规模英石产业如今基本形成了英石开采、英石销售、英石园林造景、英石文创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
在英石开采方面,主要形成了望埠镇英山、百段石、沙口镇冬瓜铺等主要开采基地,这些地区附近的农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与英石开采。但是为了英石产业未来的可持续良性发展,避免出现类似太湖石的资源耗竭现象,年11月份以来,英德市有关部门开始有意识地限制私人私自开采英石,力图规范采石市场,完善采石管理条例。近一年来的英石开采供应量明显少于往年同期。
在英石销售方面,则大多是以工程景石为主,应用于园林工程施工方面,少部分为几案石及其他类型观赏石。无论是传统经营还是互联网销售,主要销往珠江三角洲一带,如广州、东莞、佛山等地;部分销往江浙一带,如上海、杭州、嘉兴等地;一小部分销往海外,如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地。
年英石年销售额为万元左右。至年,英石等奇石直接销售收入则达5亿多元。据统计,年从事英石等观赏石经营者达3万多人,专业人员多人,长期在英德市外从事园林建筑的公司及大小工程队达多个,以英石为主的园林工程创造的年产值达17亿元[5]。年,仅在望埠镇的英石相关从业人员就达2万多人,直接从事英石园林工艺的人员约多人,占总人口的1/10。截至年10月,望埠镇英石直接销售收入达4亿多元,以英石为主的园林工程年产值达25亿元年,英德市与英石相关的产业总收入达40多亿元。年之前,英石销售主要以传统档铺销售经营为主,少量电商经营。大部分英石园林景石销售经营主要是开设档,同时承接园林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业务。几案观赏石则开设专卖店以及以酒店和宾馆为依托的展销点。
年开始,电商销售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目前在英德成规模、经营得比较好的英石电商有10~15家,长三角地区的英石电商约有2~3家。年之前,传统经营售额占很大比重,而年至今,互联网销售额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英石园林造景方面,除了传统园林造景之外,随着经济繁荣与时代发展,英石市场需求也在发生转变,英石产业销售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开始出现英石的创新发展方向。如英德市英西中学的课题组老师以学校教学为基础,带头创新研发了英石壁挂式盆景和英石浮雕画等新产品,这些产品还没有正式推向市场就受到公众与小部分顾客的追捧。而在上海、江浙一带的客户挖掘出英石的新价值,他们从英德市收购小英石,用于制作鱼缸内的装饰摆件和水族山水石景,并获得很高的市场价值。这些创新尝试都显示了英石产业新的发展潜力。
4
英石产业现状优势英德英石产业近20年的大发展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趋势由迅猛发展到现在的慢慢趋于平稳。
首先,英石储存量大、资源丰富,这是英石产业发展的基础。英石主产区为英德市望埠镇的英山,在山上、山沟及水中均有英石,这也是英石的宗源。此外,英德市东部的青塘、大镇、白沙镇等地,英德市中部的沙口、云岭、波罗、九龙、明迳、岩背、西牛镇等地均有出产英石。还有人把清远、阳山等地的此类玩赏石也划入英石的范畴。经探测,英德市有优质石灰石山达5.33万hm2之多,可见英德英石资源是相当丰富。这个资源条件让英石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相比太湖石的资源缺乏,英石已成为当今中国古典造园的首选景石。
其二,便利的交通是英石产业发展的命脉。英德地区公路、铁路及水路都非常通达。在公路方面,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有京港澳高速公路和广乐高速公路,东西走向的高速公路有正在建设的昆汕高速公路,将横穿英德市区北部,穿过英石的主产地英山,连接京港澳高速公路和广乐高速公路。在铁路方面,京广铁路从市区东侧的大站镇经过,设英德站。武广高铁从市区西侧经过,设英德西站高铁站。在水运方面,北江航道和连江航道经三水市思贤滘与西江相通,流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干流经江门市和中山市流入南海。如此便利的交通,使得英石的运输成本降低,辐射面加大,能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形成繁荣的商贸之路。
其三,社会经济极大发展,孕育英石市场潜力,是英石产业发展的推动器。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日益繁荣。人们在解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问题后,渐渐地去追求精神生活。艺术品市场和收藏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英石几案玩赏石由于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价值,成为高雅的艺术品进入千家万户。经济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别墅、类别墅等住宅产品的复归,让中国传统庭院生活有机会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大量的私家宅院传统造园活动兴起,也将大大促进英石产业的发展。除了私家宅园英石园林造景、英石盆景、几案观赏石等传统市场之外,还出现了小英石制作的鱼缸观赏石景、文创英石壁挂式盆景作品等新型市场。
其四,传统文化的回归提高英石文化影响力,是英石文化传统复归的大好机遇。在年“两会”上,“传统文化”多次出现在政协委员的提案中。天人合一、自然山水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从崇拜名川大山到片石生情,山水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国人自然审美里的重要内容,英石文化正是山水文化价值的重要遗产之一。传统文化的回归,必然出现新一轮的古典造园活动与传统山水文化的昌盛,必然会带动英石产业的发展。
5
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在英石产业良性发展的态势之下,英石产业依然存在瓶颈与挑战。英石资源是非再生的,如对英石进行肆意开采势必造成英石资源蕴藏量的日益减少,从而带来产业枯竭.目前,英德英石产业主要存在着缺乏总体产业规划、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资源开采不规范、技艺传承存在危机等问题。
5.1总体产业规划缺乏
英石产业的整体结构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对英石材料的销售和英石园林造景工程施工等。英石产业目前没有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形成复合多元的综合产业结构,也不可能产生几何级的产业外延效益。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抗风险能力弱,受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大,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无论清远市政府还是英德市政府都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大力推动英石文化产业发展。但总体来说,英石产业仍缺乏长远的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对英石产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深度不够,英石产业的发展路径、发展方式、支撑措施等仍缺乏系统的思路。没有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即使是在政府规划纲要里有关英石文化产业的内容,也主要是基于外地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其专业性和操作性值得商榷,并没有从总体上进行明确精准的定位及高远的愿景,在操作细节上不够具体。发展措施主要通过节庆活动、减轻税负、协会推动等常规性措施加以推动。英石产业若缺乏总体规划,则很难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5.2资源开采不规范
英德市域范围内除少部分开采规范的英石采石场外,大部分采石场开采混乱,拥有英石资源的村镇政府机构没有建立细致的资源管理办法,导致资源无序开采,具体表现为:一是各部门对开采资格的管理简陋,村民极易获得开采资格,造成英石廉价开采;二是破坏性开采,开采现场混乱,形成疮疤式的山头景象,部分采石场植被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三是开采技术落后,土法开发,对英石本身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导致容易缺损而使英石价值大大降低。
自从国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应政策出来以后,政府主管部门针对这些开采现状,采取全面禁止英石开采的管理办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利于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5.3市场销售不规范
目前,在英德市望埠和大站两镇之间有长达40多km的奇石长廊,分布着近多家石场,但基本上都是当地经营者自发形成,尚缺乏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相当一部分经营者没有办理证照,违规使用土地。经营者几乎仍停留在单打独斗的个体经营状态。合作意识淡薄,市场无序竞争是突出现象。如定价不明、争相压价、恶性竞争等。同时,在
产品鉴定、产品仓储、物流成本控制、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均有缺失。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足,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管不到位,政府统筹管理意识仍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零散混乱的市场状况很难形成经营上的良性发展。
5.4技艺传承不成体系
目前英石盆景与叠山技艺传承模式多以师徒制模式为主。技艺传承方式主要以具有丰富经验的匠师在工程实践操作中现场教授为主,没有相应的教学体系和行业资格认证体系,导致技艺传承不成体系,详细表现如下:首先,因匠师主观性与个体经验不同,存在技艺传承的差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次,关于英石盆景与叠山技艺的总结与归纳整理的资料十分欠缺,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清晰的资料作为传承依据;再次,政府和行业协会对匠师的培训及评级体系缺乏,更是缺少对技艺传承者有力的扶持与激励机制。这些状况势必造成英石技艺传承不足,甚至导致技艺水平的下降,从而致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6
对未来发展的综合考虑根据上文对英德英石产业的现状分析,可见英德英石产业的未来发展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政府主导,深度研究并制定英石产业总体规划,优化英石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下一阶段的长远发展提供依据和长足动力;第二,针对现有的产业状况进行梳理完善,出台有序的资源开发管理条例;第三,加强政府市场监督,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第四,做好英石技艺的传承与保育工作,注重英石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
英德英石产业作为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地域文化性格的特色产业,要保证产业良性健康的发展,必须秉持对生态资源与文化传统的尊重,给予更宏观的视野与理性的手段措施,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英石产业的未来,才能真正实现对英石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参考文献:
[1]赖展将.中国英德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23.
[2]赖展将,林超富,范桂典,等.英石志[M].英德:政协英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英德市奇石协会,:12-13,,-,.
[3]赖展将.走进英石[M].英德:中共英德市委宣传部,政协英德市文史委员会,:49.
[4]朱章友.英德市奇石协会工作报告[R].英德:英德市奇石协会,.
[5]关于加快英石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R].清远:中共清远市委政策研究室,.
本文引用格式:陈燕明,巫知雄,林云.英德英石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J].广东园林,,39(05):23-27.
往期分享:
识艺“云”课堂
从技艺角度重新审视传统园林生活
文述工艺
发扬工匠精神,给造物以灵魂
识艺“云”课堂
追寻岭南消失的技艺文化传统
文述工艺
英石假山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以英石峰型假山为例
识艺“云”课堂
追溯技艺辉煌历程思考技艺保护问题文述工艺
中国英德石
识艺“云”课堂
以”长物“的方式看待传统园林技艺
文述工艺
“入境如匠”——以英石造园技艺为例的民艺传承教育模式探索
识艺“云”课堂
从“工艺”的角度探讨传统园林技艺
文述工艺
英德英石叠山匠师传承历史与现状
识艺“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