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记者一线行种植中药材ldqu

一堆堆药材、一铲铲挥洒、一车车搬运……在港南区东津镇万垌村的德泉中药材扶贫车间,“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港南采访组见到了一派别样的“农忙”场景。

采访贫困户冯小莲

东津镇东岭村的冯小莲刚忙完一堆莪术的振动筛选处理,面带笑容地告诉记者,家里的土地流转给扶贫车间种中药材,自己在这里工作一天能有7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有了新的经济来源,提前在年脱贫了。在德泉中药材扶贫车间里,像冯小莲一样通过到扶贫车间就业增收的困难群众还有几十人,他们每天平均收入60元到80元,一个月下来能挣元左右,生活有了盼头,日子也有了奔头。

采访东津镇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冯德泉

在晾晒场,平铺着刚收割不久紫苏,晾晒面积约两个篮球场大小。东津镇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冯德泉告诉记者,年,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支持下,他成立了贵港市德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动周边的群众种植中药材,种植户遍及港南的东津、桥圩、木梓及港北区的大圩、武乐、庆丰和覃塘区的覃塘、黄练以及桂平市的大湾塘等乡镇。

为了增强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信心,冯德泉在中药材产地投资建设加工厂,拥有一整套的中药材加工生产线,主要收购、加工金钱草、穿心莲、莪术、首乌等药材,包括切段、压包、切片、蒸馏、提取、加工饮片、中药粉剂、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各种中药精品,年产量超过1万吨。

几年来,冯德泉支持多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多亩,还支持10多个贫困村建立多亩中草药种植基地,每个村集体收入4万元以上,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艾草加工厂的建设也准备完工了,很快就上生产线。”冯德泉介绍,新生产线的用工需求在80人左右,将会优先照顾附近村民和困难群众。同时,也将辐射发展更多的种植基地,吸引到更多的贫困户进来。

如今,一株株飘香的中药材,已成为东津镇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为把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成脱贫致富“良方”,近年来,东津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搞活了农村经济,而且转出了一片农民增收的新天地。东津镇镇长谭创文告诉记者,为增强产业扶贫的“造血”带动作用,去年,该镇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多万元,加大对产业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利用好7个产业扶贫车间,积极鼓励、帮助多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

截至5月,东津镇共有多户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益,多户贫困户在土地流转发展的产业中获得分红。全镇户建档贫困户,4年来实现脱贫户共计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8.9%下降到0.26%。

☆END☆

来源:《贵港日报》徐智坚余小民郭晓枫谭天力曾钎祥

编辑:刘宇

审核:谭天力甘益江

出品:中共港南区委宣传部

港南区融媒体中心

指导:广西日报驻贵港记者站

新闻—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fz/4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