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共和国,简称巴拉圭(意即:鹦鹉),是南美洲两个内陆国家之一。巴拉圭北与玻利维亚接壤,东邻巴西,西、南同阿根廷交界。95%为印欧混血种人,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8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8%的居民是土著人。巴拉圭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巴拉圭向来以足球和美女闻名世界,在世界杯历史上,巴拉圭曾经八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最好成绩为八强,在美洲杯历史上,巴拉圭有两度封王、四度饮恨亚军的记录。
巴拉圭女性大多为主要是西班牙人和当地瓜拉尼族人混合而生的后裔,身材高挑,五官很有特点,曾经诞生过世界杯女神拉里萨·里克尔梅。
年至年爆发的巴拉圭战争彻底中断了巴拉圭的现代化之路,在这场战争中巴拉圭输给了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割让了大片土地并损失了1/3的人口,战后巴拉圭全国的男人只有3万,近乎于亡国灭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种生产活动均由妇女承担,社会经济长期无法恢复,现在首都亚松森男女比例是1比4,整个国家女性人数也远大于男性,这里成为了最不愁找到老婆的国家之一。
(战争结束后巴拉圭割让了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今天的巴拉圭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其国土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农业和工业都不发达,但是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目前中国还有直飞巴拉圭的航线,通常至少要飞行30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并且现在巴拉圭和中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想去的话还是非常麻烦的。
巴拉圭河和巴拉那河是巴拉圭共和国境内主要河流,大部分国土属于亚热带气候。
巴西与巴拉圭边界之间的巴拉那河河段前的瀑布群
巴拉圭国民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拉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首都亚松森和东方市,经济受气候及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影响很大。
伊泰普水电站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随着伊泰普水电站的兴建,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80年代末期,经济陷入停滞。90年代后,巴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但未能改变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年起经济连续7年负增长,年经济总量和人均国民收入达近20年来最低。年后,受地区经济好转及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动等影响,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出口、投资和消费逐渐转旺。
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巴经济增长大幅回落,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扩大,外汇储备和投资减少。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旱情缓解和国际农产品需求上涨,巴经济形势逐渐企稳回升。年,在国内农产品丰收及出口增长的带动下,巴经济出现强劲反弹,全年增长达14.4%,居拉美首位。近年来,巴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试题链接:
香蕉植株为大型草本,从根状茎发出,由叶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叶长圆形至椭圆形,有的长达3~3.5公尺(10~11.5尺),宽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茎顶。穗状花序大,由假杆顶端抽出,花多数,淡黄色;果序弯垂,结果10~20串,约50~个。植株结果后枯死,由根状茎长出的吸根继续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香蕉喜湿热气候,在土层深、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长旺盛。分布区大多年平均21℃以上,少数20℃左右,香蕉要求高温多湿,生长温度为20~35℃,最适宜为24~32℃,最低不宜低于15.5℃。香蕉怕低温、忌霜雪,耐寒性比大蕉、粉蕉弱。
香蕉是热带水果,巴拉圭生产的香蕉因甜度高而闻名,主要出口阿根廷。近年来,巴拉圭因香蕉滞销而催生了香蕉粉产业。收获的新鲜香蕉经过去皮、干燥、磨粉、制成的香蕉粉可用于制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下图示意巴拉圭位置及地形。
(1)归纳巴拉圭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思路分析:归纳XXX的地形地势特征,答题内容应包括地形(以XX地形为主),地势(X高X低,地势起伏XX)两方面的内容,答题依据来源于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分布状况。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可知,巴拉圭的海拔总体在米以下,且等高线相对稀疏,最符合平原的地形特征;并且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自巴拉圭向东西两侧海拔逐渐升高,由此可得出答案:
地势较低,海拔在米以下;以平原为主;地势自巴拉圭河(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
(2)分析巴拉圭香蕉主要出口阿根廷而不出口巴西的原因。(4分)
思路分析:分析巴拉圭香蕉出口阿根廷而非巴西的原因,对比阿根廷与巴西在香蕉生产、市场等方面的区别,分析为何出口阿根廷更具优势。
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香蕉是热带作物,巴西纬度低,地处热带,香蕉产量大。而阿根廷主要在温带地区,阿根廷纬度高,香蕉主要依赖进口,市场需求大。故巴拉圭香蕉主要出口阿根廷。由此可得出答案:
巴西纬度低,地处热带,香蕉产量大。阿根廷纬度高,香蕉主要依赖进口,市场需求大。
(3)推测香蕉粉工厂的布局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
思路分析:推测XX的布局特点,并说明理由,答题内容应包括两部分,一是阐述他的布局特点,二是他如此布局的原因,例如此题则是着重说明香蕉粉工厂的选址的区位。
解析:香蕉粉工厂对香蕉的需求量较大且香蕉的保质期较短、运输不便,香蕉粉工厂对技术要求比较低,工厂设备较为简单、小型化,故香蕉粉工厂多分布于香蕉种植园附近。由此可得出答案:
特点:靠近原料地;布局分散。原因:原料运输量大,产品运输量小;技术要求低,设备简单,小型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