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岩黄连药苦日子甜返乡大学生杨臣瞄

俗语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足以见得黄连是多么的苦。而比黄连还要苦上几分的岩黄连,更让人闻味避之。偏之,风景村返乡大学生杨臣却对这味苦味十足的药草情有独钟,在党建引领下,成立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用好用活上级资金与政策,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土壤、气候环境和岩黄连生长习性,在进行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先期培育后,发展岩黄连种植,把这味苦药材变成了致富的“金钱草”。

“哥栽黄连苦又苦,有妹搭手心里甜;

黄连变成红钞票,八抬大轿娶妹还!”

……

6月27日,从长丰村点荞田坝岩黄连大棚种植基地,飘来阵阵山歌声。

步入大棚内,印入眼帘的,是一畦畦青翠欲滴的岩黄连幼苗,挤挤簇簇,犹如一层绿地毯铺在地面上,令人赏心悦目。工人们正在起苗、装箱、移栽,一片繁忙景象。

(工人在起苗)

岩黄连是一种名贵野生中药材,因其生长于石峭壁石缝、高山岩缝而得名,是民间抗癌的中草药良方。主治肝炎、肺炎、胃肠炎、痛风、口舌糜烂、腹泻等症。还具有补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止血的功效。其中,治疗肝炎的效果奇佳。本乡风景村民族组村民周要患肝癌晚期,医院宣布医治无意义,家人不放弃,听说岩黄连具有治疗肝炎功效后,现坚持用岩黄连泡水喝,现症状已缓解,经去医治复查,癌细胞无扩散趋势。目前市场上,每斤岩黄连干品能卖元。随着野生岩黄连越采越少,岩黄连有价却无市。

(杨臣查看岩黄连生长情况)

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的杨臣,瞄准岩黄连市场空白这一商机,萌生了人工种植岩黄连的念头。

岩黄连名贵,且生长环境艰险,在当地人工种植的少之又少。为了保证良好的种子来源,杨臣不顾危险,多次攀上悬崖峭壁采摘野生岩黄连,利用有机菌肥作为基质培植岩黄连,经过驯化育种,成功培植出盆仿野生岩黄连,一下子就解决了种子之忧。

(工人们在岩黄连基地除草)

今年5月下旬,杨臣在11个大棚开始育苗。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管护,苗木长势良好,眼下,杨臣正组织工人抢抓时节,移栽岩黄连。

(长势良好的岩黄连幼苗)

“在这里上班,每天工资80元,还能照顾小孩和老人,很满足。”长丰村陶家寨组村民李仕英开心地说。

“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里的大都是些没能力、没收入的妇女和老人,他们只能靠原始的种植维持生活,移栽岩黄连耗力不多,所以我邀请她们到基地务工,现在,每天移栽岩黄连的村民达40余人以上。”杨臣介绍。

目前杨臣岩黄连种植基地大棚仅有个,远远满足不了种植需要。为此,杨臣又从附近的新发村与黑泥村承租个大棚用于栽种岩黄连。

(岩黄连基地一角)

在杨臣的办公室,摆着几盆翠绿的岩黄连。“叶厚实、茎干粗,几米远就能闻到香味,这是我们合作社利用特殊的基质培植出来的,一盆可卖50元。”

杨臣口中所说的基质,是食用菌菌棒废料。原来,早在种植岩黄连之前,杨臣利用本身所学的生物制造专业,在大棚与溶洞中培养万棒食用菌。经反复试验,食用菌采摘后棒内废料极其适宜栽种岩黄连,种出的岩黄连,根系长,叶厚茎粗。这一得天独厚的基质资源,让杨臣对种植岩黄连前景充满信心。“既能获得食用菌的收入,又能得到岩黄连种植所需的土壤,用食用菌废料培植岩黄连,真可谓一箭双雕。”杨臣喜不自禁。

“每个大棚保底能产斤鲜品,烘干后达斤,每按每斤市场价元计,每个大棚的岩黄连价值在00元,个大棚毛收入将达余万元左右。”杨臣不无欣喜道。

种植的问题解决了,那销路怎么办呢?杨臣深知这么大规模的种植要与市场对接,只有与药厂合作,才能解决销路问题。为此,杨臣奔前走后,背着样品与资料,奔走各大药厂,一家又一家介绍自己的药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目前,惠水一家制药厂,以每斤干品元的价格,与杨臣签订20吨岩黄连干货合同。岩黄连还未成熟,就已经接到订单。

下步,杨臣将利用岩黄连生长习性,在他培植食用菌的溶洞洞壁,栽种岩黄连。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苗木与技术指导,成熟时进行回收,带动更多的农户通过种植岩黄连走上致富道路。此外,还计划将种植范围扩至大方县与纳雍县部分乡镇,将岩黄连产业做大做强,真正把这味苦药材变成致富路上的“金钱草”。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青年人说道:“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杨臣是无数返乡创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千千万万青年大学生的一个缩影。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坚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农民定能摆脱贫困,国家定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fb/5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