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会悄无声息的溜走,但古树却给自己加上了一圈圈的年轮。
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除了随处可见的古民居、古建筑外,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随处可见的古树。古建筑是历史的实物证明,古树则是活历史,活化石。
古树经历了时代变迁、日月沧桑,受过自然灾害、病虫侵害、人为破坏等磨难。如今存活下来的古树尤为珍贵。曾经为了城市建设,天水的古树险些没有保住,当时天水文坛的老师们联名申请保护古树,加上市区两级领导的重视,天水的古树名木保存了下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给古树编上了序号,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每棵古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天水市人大常委会于年4月颁布了我市首部法律文件《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标志着这些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进入了法治时代。保护古树,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古树的风采。
天水古树名木繁多,数量上仅次于江苏扬州,在全国排名第二。据勘察,天水古树名木约在株左右,年以上的古树株,千年以上的有60多株。树种以国槐和侧柏居多,其余为龙槐、桑树、皂角、垂柳、黄杨、毛泡桐、毛白杨等。稀有名贵树种有:银杏、青桐、白皮松、三角杉、水青、杜仲、连香、玉兰、白檀、铁杉、文冠果、金钱树、紫荆、麦吊衫等。
这些古树,大多都分布在名胜古迹景区,数量最多的数伏羲庙和玉泉观。伏羲庙原有64颗古柏,寓意是八卦的64卦方位。目前尚存37株。先天殿月台左右两侧的古柏均已生长了千年以上;
玉泉观内有50余株古树,其中以上的有10株,年以上的23株,百年以上的10余株。以侧柏、国槐、皂角树三类为主。是天水市范围内古树密度最大、平均树龄最高的景区。有一株生长在神仙洞南侧崖边的古树形状非常像女人的发辫,天水人形象的称呼为“辫柏”。树龄—年,树根盘根错节,形态独特。
年龄最大的一株在南郭寺,名叫“南山古柏”,又称“春秋古柏”。当年杜甫写下一首诗: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作诗的时间,距今多年,经北京林业研究所用C14测定,确认古柏生长史为2—年。是中国的第二古树,第一是陕西黄帝陵的古树“轩辕柏”。南郭寺的这颗树不仅是天水历史名城的象征,也是天水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天水沧桑不老的象征。
在甘泉镇的甘泉寺亦称太平寺,内有两株玉兰树,高约25米,树围1.8米,树龄1多年。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栽。这样的玉兰树不仅在西北绝无仅有,在全国也罕见。两株距离不到5米,如情侣般相守相望,相濡以沫。每年三月份,玉兰花开满枝头,格外迷人。深深地吸引着四周的人来参观欣赏。齐白石,给这里题字“双玉兰堂”,邓宝珊将军也在这里留下了诗作。
还有一些古树分布在大街小巷、古民居院落中。
这么多古树中,最能代表天水精神的应该算国槐。国槐是天水的市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槐树有着特殊的意义,代表着科举、文化。学子们去参加考试叫做踏槐,每逢考试时节叫槐秋,槐树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文庙里、南宅子门前的古槐树就是最好的证明。古国槐和古民居一样,是天水的魂,见证着天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长河。
天水也能称得上是古树博物馆。俗话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只有守住绿水青山、保护好古树名木,才能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留住乡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