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是由多位犹太学者在多年的讨论和研究中写成的,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头绪纷纭,小到饮食起居、沐浴穿衣,大至宗教律法、民俗、伦理、医学等无所不含。这本书渗透到犹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部典籍是犹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他们不灭的灵魂,生活的慰籍和心灵的避难所。
第一章,开头让我们了解了犹太人认可知识才是最稳妥的财富的原因,接着介绍了他们对学校的重视,以及学习、教育、读书和知识的重要性。
1、知识才是最稳妥的财富。
犹太民族因常遭受杀戮与迫害,财产被强行掠夺。他们四处流浪,没有家园,居无定所,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和保障。
这些因素使得犹太人所到之处,唯一靠的就是头脑中的知识,帮助他们重新创造财富,为自己争得一条生存之路,发展的空间。
犹太人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积累的丰富知识,又形成犹太人所特有的计划谋略与智慧发挥了文化滋养的作用。知识缺乏者在世界舞台上根本不会有运筹帷幄的智慧与机会。
2、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敬重,可以感知学校在犹太人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年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的建设可见一斑。此学校是在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激烈冲突和炮火中建立起来的。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源泉。
公元70年前后,罗马军队即将占领耶路撒冷,约哈南拉向罗马军队统帅提出愿望,破城之时保留一个能容纳10个拉比的学校。由此留下了学校和几十个老年智者,使得犹太的知识、犹太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
约哈南拉比学校留下了,留下了学校里的几十个老年智者,使得犹太的知识、犹太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这无疑是一项极富历史责任感的远见卓识。
一方面,犹太民族在异族统治者眼里,大多不是作为地理政治上的因素考虑,而是文化上的吞并对象。
另一方面,犹太人区别于其他民族,首先不是在先天的种族特征上,而是在后天的文化内涵上。
为了达到使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成为正统的犹太人这一文化目的,犹太人长期追求的,不仅仅是保留一所学校,而是力图把整个犹太生活的传统和犹太文化的精髓保留下来。
这种智慧就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执著和维护。
3、为学习而学习
学习之为善,在于其本身,它是一切美德的根源。
犹太人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经商等各行各业出现众多的佼佼者,秘诀在于勤奋读书、善于学习。
12世纪的犹太哲学家,犹太人的“亚里土多德”,精通医学、数学的迈麥尼德则明确把学习规定为一种义务:
“每个以色列人,不管年轻年迈,强健贏弱,都必须钻研《托拉》,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乞丐,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日夜钻研。”
早期的学习主要以神学研究为取向,涉及面十分狭窄,像迈蒙尼德这样的博学,可说是一个例外。庆幸的是,为学习而学习的传统并未中断,哈西德派的大师们自己也很快“迷途知返”了。他们不再坚持虔诚比钻研更能达到较高境界,而是传布一种虔信与知识互为依赖的信仰。这意味着,即使本性并不虔诚,学者也能依靠自己的知识而变得虔诚;而本来虔诚的人则更会为其虔诚所驱使而致力于学术研究。
这样一种为学习而学习的传统,对长期流散的犹太人尤其是其中的青年人来说,不进可以帮助其调节心理、保持民族认同感,还能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培养,激发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深深浸透着犹太人的独特智慧,值得其他民族借鉴与学习。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以学习为职责的犹太人,民族兴旺发达,以色列国的文盲率极低。犹太人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比例也极高。
4、教育投资是最精明的投资
我们的领导人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以色列领导人认为: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经济上的投资。因此,在教育方面投入了较高的经费,最高曾达国民生产总值的8.8%。
可见各国领导人对教育的重视是一致的。以色列领导人一直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一个关系民族生存的根本问题。
建国后,以色列相继颁布了两个教育法,一个审查法,这一系列的法律确立了教育的地位,也形成了以色列特色的教育制度。
以色列的教育目的一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二是促进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之间的融合,消除文化差异,达到犹太国文化的统一。
正因为以色列对教育高昂的投资,使教育有了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内人才辈出,到达人才的饱和。于是以色列开始输出人才。
发达的教育和优良的人才素质,终于使“弹丸之国”以色列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和国际力量。
5、教育要从孩童抓起
犹太人认为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一生,孩子没有天才和庸才之分,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这样的思维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幸福的。即使没有天赋,成绩不好,也不会被嘲笑忽视。
犹太人的母亲在孩子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摸索各种方式,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认识身边的事物。研究各种方法,有了好的结论还会分享传授给他人。这些母亲觉得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个犹太母亲的责任,也是一个母亲所承担的民族责任。这种高度的民族感,值得我们学习。
6、读书是一生的事业
犹太人之所以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经商领域有众多的佼佼者,秘诀在于他们勤于读书,善于学习。由于历史原因,犹太人被迫害,四处迁徙,这决定了他们必须掌握一项或多项技术谋生。如此就形成了一种勤劳好学的风气和传统。
知识就是力量。谁掌握知识谁就有力量。犹太民族十分注重正规学校的学习。不管家庭条件好坏,家长都会送孩子上学读书,完成学业。正因这样犹太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以色列的教育经费开支仅次于国防开支。
犹太人一生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子女。目的在于使子女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得以生存,并能壮大民族力量。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除了注重学校教育,犹太人也非常注重自我提升,倡导自教自学。学校教育是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很多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要通过实践或专业学习才能得到。
事业有成的犹太人都有一套高效的读书方法:
①.善于收集学习资料。他们根据学习的目标要求,收集包括书籍、杂志、报纸、文献、录音带、录像带、电子计算机贮存的资料、电脑软件等所需资料。
②.确定精读的资料,并读懂、读透。
③.按学习所划定的范围泛读,以达到广采博收之效。
④.借用别人的头脑“读书”。在个人条件所限的情况下,把一些需要学习和了解的书、资料交给下属有一定素养的人阅读,让他读通后把核心内容和要领归纳后告诉自己。
⑤.定向选读。
⑥.通过多形式获取知识。不仅从书本、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与人交往来学习。如交谈、讨论、会议、报告、电视、广播等方式,吸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7、知识是夺不走的财富
知识是一种特殊的形态财富。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
有一个拉比和一船的大富翁,在出海航行的半途被海盗抢劫。富翁们的金银财宝全被洗劫一空。下船后,富翁们一贫如洗,而拉比凭借自己头脑里的聪明才智,很快有了立足之地,站稳脚跟。富翁们却陷入朝不保夕的凄凉境地。
犹太人这个结论十分直观,实际。犹太人长期内,随时准备迁徙,能带走的只有信仰和知识。
以色列的自然资源十分匮乏,人才资源却异常丰富。欧美等地的许多一流人才移民以色列,他们带来的知识、技术、专长,这些教育资源使以色列成为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
对于犹太人来说,知识的那种“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性,也可以使他们选择同样“可以随身带走”的灵巧职业。
8、学识渊博的商人才能成功
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才能在财富的王国里自由驰骋。
犹太商人一个商人拥有个方面丰富的知识,是商人的基本素质,是在生意场上能赚钱的根本保证。他们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也要求别人要多学习。
一个日本商人想根一个犹太人学习如何经营砖石,犹太人问了他一个无关的问题:你知道澳大利亚近海一带有哪些热带鱼吗?日本商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因此,要想和犹太人成功地达成交易,你必须有渊博的知识,长远的眼光,端正的品行。否则他们绝不会与你为伍。
学习不仅是接纳、积累知识的简单过程,通过学习还能学会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瞬间决断能力,把握时机,未雨绸缪。犹太人掌握了这个道理,在纷繁宏大、瞬息万变的世界商海中直挂云帆、从容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