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富?多富有才谈得上财富?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如果有机会问一问以色列人或者犹太人,你会发现他们并没有标准答案。不过从犹太人的智慧之书“塔木德”中,可以找到智慧的根源。
小狮快跑助力中国新生代家庭的家庭成长。
对父母,以“犹太家庭教育”作为切入点,不膜拜、不盲从,用全球化思维,启发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对少年,用商业管理的方法论、社会实践的方式,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
“谁是富足的人?就是那以他自己的份为满足的人”,这句话来自犹太人的简明智慧集《先贤集》(“塔木德“中的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对财富的态度有两个基本观点,“自己的份”和“满足”。
怎么定义“自己的份”?为什么不简单地说,他所拥有的?
犹太人认为,每个灵魂今生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去完成,他们相信自己会得到完成这个使命所需要的一切供应和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份”,没有两个人的“份”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人不明白“自己的份”是什么,那么无论富人穷人,他们都不会满足。
塔木德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穷人是帮助富人来完成使命的。
为什么?因为富人拥有的财富,原是神托付他们保管的,要富人去施舍给穷人,那些钱本是穷人的“份”。当富人去施舍的时候,富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去经营和管理财富,并且智慧而恰当地分配给有需要的人;而穷人也得到了自己的“份”。这样,富人和穷人都会“满足”。
谁是富人?谁是穷人?这是人可以决定的吗?或许有人说,人的贫富是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还会有人说,是人后天努力的结果。
今天小狮快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上天赋予的宝箱》
在犹太的一个村子里生活着一位勤劳的农夫,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每天都会去田里认真地劳动。
夜以继日的努力,使他成为了一个大富翁。
农夫心地非常善良,成了富翁,就开始帮助别人。
他毫不吝啬地把自己富余的谷物分给那些可怜的人,
村子里的人全都称赞善良的农夫是个好人。
农夫越做好事,财富的积累速度就越快。
有一天,有一个叫拉比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便去拜访农夫。
农夫给了他一笔钱,并让他用这笔钱去帮助可怜的人。
拉比打从心底佩服农夫,他果真如大家口中所说的那样善良。
没过多久,村子里发了洪水。
一整夜的雨使河水暴涨,农夫的房子和仓库都被洪水冲垮了。
村子里的人都觉得很可惜,都觉得生性善良的农夫本应得到好报,
但现在却成了穷光蛋。
可农夫却表现地云淡风轻,
他边修缮倾塌的房屋,边告诉大家,
“没关系,再次挥洒汗水劳动就什么都有了。”
洪水过后,
农夫与他的家人一起来到田间劳动。
他们用镐头开垦土地,然后撒上种子。
过了不久田里就长出了嫩芽。
虽然想要收获粮食,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但农夫一家人十分淡然。
尽管花费力气比别人多,但是他们却很快乐。
有一天,
拉比再次找到了农夫,
他原本是想请求农夫帮助那些可怜的人,
但当他看到破旧的草房之后大吃一惊,
并询问农夫究竟发生了什么。
农夫诉说了自己这段时间的遭遇,
拉比听完之后,鼓励农夫即使再辛苦,
仍还是需要鼓足勇气,面对生活。
在拉比要离开时,农夫把一袋粮食递到了拉比的手里。
虽然这些粮食很少,
但是农夫还是希望拉比能把这些粮食转交给那些挨饿的人。
农夫依旧每天保持在田野地里努力工作,
因为他想要成为富翁并再次帮助别人。
有一天,农夫正在用镐头刨地,
突然发现地面冒出来一个箱子。
他叫来自己的家人,把硕大的箱子拉出了地面。
就在他打开箱子的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
因为箱子里面装满了宝物。
农夫把装满宝物的箱子运回了家,
他自己只留了一部分宝物,
其余的全发给了村子里的人们。
农夫再次成了富翁,
但是,他依然像以前一样认真努力地劳动并帮助别人。
没过多久,拉比又来拜访农夫。
他从农夫身上感悟到了,上天总会眷顾善良的人。
从那以后,
拉比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讲农夫的故事。
他会告诉每一个人,农夫在自己贫穷的时候,
也依然帮助别人。
如果我们能像农夫那样善良的话,
总有一天会得到上天的眷顾的。
犹太人对财富有一种驾驭的智慧:鼓励人们通过慈善来脱离财富的捆绑,克制那种不断追求财富的欲望。因为当人把钱捐出去的时候,他想要获得财富的欲望就会冷却。
就像文章开头所讲,正确认识“自己的份”,找到自己能行的善,从中得到满足。
作为家长,需要告诉孩子,越勤劳努力,越帮助他人,也就越幸运。当你成为财富的创造者时,不要忘记做财富的经营者与馈赠者。只有这样,才能在对财富的追求过程中,不仅不被财富蒙蔽双眼,而是透过财富,学会帮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热情与美好。同时,将会得到来自生活的更多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