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韵清幽之三

菖蒲盆养裁种法:

种以清泉洁石,壅以积年沟中瓦末,则叶细。用热手抚摩及酒气、腥味、油腻、尘垢污染,若见日及霜雪烟火皆蕤,喜雨露,遂挟而骄。

夜息至天明,叶端有缀露,宜作棉卷小杖挹去,则叶杪不黄。爱涤根,若留以泥土,则肥而粗,须常易去水滓,取清者续以新水养之,久则细短,油然葱蒨。

水用天雨。严冬经冻则根浮萎腐。九月移至房中,不可缺水,十一月宜去水,藏于无风寒密室中,常瑾其户。遇天日暖,少用水浇,或以小缸合之,则气水洋溢,足以滋生。不然便枯死。菖蒲极畏春风,春末始开,置无风处,谷雨后则无患矣。语云:“春迟出,春分出室,且莫见雨。夏不惜,可剪三次。秋水深,以天落水养之。冬藏密,十月后以缸合密。”

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又云:“春初宜早除黄叶,夏日长宜满灌浆,秋季更宜沾重露,冬宜暖日避风霜。”又云:“春分最忌摧花雨,夏畏凉浆热似汤,秋畏水痕生垢腻,严冬只畏见风霜。”

养石上蒲法: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雅玩也。石须上水者为良。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

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所,则叶向上。若室内即向见明处长,当更移转置之。

武康石浮松,极易取眼,最好扎根,一栽便活。然此等石甚贱,不足为奇品。

惟昆山巧石为上,第新得深赤色者,火性未绝,不堪栽种。必用酸米泔水浸月余,置庭中日晒雨淋。经年后,其色纯白,然后种之,篾片抵实,深水盛养一月后便扎根。比之武康诸石,细而且短。

羊肚石为次,其性最咸,往往不能过冬。新得者枯渴,亦须浸养期年,使其咸渴尽解,然后种之,庶可久年。

凡石上菖蒲,不可时刻缺水。尤宜洗根,浇以雨水,勿见风烟,夜移见露,日出即收。如患叶黄,壅以鼠粪或蝙蝠屎,用水洒之。若欲其直,以绵裹筋头,每朝捋之亦可。

若种炭上,炭必有皮者佳。菖蒲梅雨种石上则盛而细,用土则粗。《群芳谱》明·王象晋

又如菖蒲之种有六:金钱、牛顶、台蒲、剑脊、虎须、香苗。看蒲之法,妙在勿令见泥与肥为上,勿浇井水,使叶上有白星,坏苗。不令日曝,勿冒霜雪,勿见醉人油手,数事为最。种之昆石、水浮石中,欲其苗之苍翠蕃衍,非岁月不可。往见友人家有蒲石一圆,盛以水底,其大盈尺,俨若青璧。其背乃先时拳石种蒲,日就生意,根窠蟠结,密若罗织,石竟不露,又无延蔓,真国初物也。后为腥手摩弄,缺其一面,令人怅然。山斋有昆石蒲草一具,载以白定划花水底,大盈一尺三四,下制川石数十子,红白交错,青绿相间,日汲清泉养之,自谓斋中一宝。《遵生八笺》明。高濂

蒲石盆书斋蒲石之供,夜则可收灯烟,晓取垂露润眼,此为至清具也。须择美石上种蒲草,得有旧石,种蒲年远,青葱郁然者妙绝。盛以官哥均州定窑方圆盆中,养以河水。天落水时,令出见天日,夜受风露,则草石长青。若置之书斋,尘积蒲叶山石,则憔悴弊矣,须常念之。《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

盆蒲种盆蒲,于芒种前,栽以清泉白石,雍以水沟瓦屑,则叶细嫩而色葱青。《养余月令》卷十明·戴羲

养石菖蒲无力而黄者,根下宜鼠粪。《物理小识》明·方以智

如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浮生六记》清.沈复

石菖蒲不论栽于士中、砂中、棕中、石中均可,惟置所须常阴也。于三四月间将苗掘起或翻出盆中,除去腐败之根茎,并择粗壮之茎剪成半寸许;另取一盆;满盛以泥(用山泥最佳),稍灌以水,略带湿泞;盆土中央宜隆起,四周稍低致成一馒头形;乃以钳子将已剪段之根茎,先行嵌入盆之四周,渐延及中心(嵌入须井井有条):种毕后连盆浸于水中,使水由盆底渗透而上:藏于阴处,晚则露之:露时当查天气,防勿为雨淋打;则叶绿而茂密,生气必能篷勃;惟泥种者一不经意,即有叶焦根腐之弊,虽不全死,终乏美观矣。故有种于棕皮之法,先将标皮卷束,乃以剪段之根依次嵌入卷隙中;然后置于帘棚下,填以水盆,任其吸收;如此即受雨淋,亦无大碍,待蒲叶茂盛后,可由盆中取出,悬挂高处,则更为雅观。

石菖蒲性喜阴湿,无需施肥,最宜养于沙石浅水中:昔人有种菖蒲之诀云:“春迟出(春分方出),夏不惜(四月十四日菖蒲生日,用竹剪去宜净,切不爱惜),秋水深(深水养之),冬藏密(须藏密室)。”又有忌诀云:“添水不换水(添者虑其干,不换存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沾雨露,见日恐焦枯),宜剪不宜分(频剪须细,或逐叶摘剥更妙,多分则叶粗),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润,浸叶则烂)。”此两诀针对其窍,诚为栽种石菖蒲之至理名言也。《花经》黄岳渊、黄德邻

震泽张听蕉,他培植石菖蒲很有经验,著有《论菖蒲十则》。我曾录存之,这里摘录一二如下:“菖蒲性好阴,若烈日烘曝,叶反不青。最好花阴空隙处安置,略见阳光,而受风露滋浸,自然佳胜。剪在春夏之交,剪时须净,不留杪上分毫,手段要猛,用竹剪将杪梢剪尽,闷足则茁芽方细。得水而养,水宜陈陈相因,盆内宿水,慎勿倒换,枯则添水,河中活水为上,池水次之。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此中诀窍,非亲身经验的不易知道。又亡友胡寄尘,著有《石菖蒲谱》,可惜没有见到。《文苑花絮》郑逸梅

石菖蒲性喜阴湿,略耐寒,生于小溪及蔽荫潮湿之处,栽培石菖蒲最为著名的是扬州市,于树荫、屋后荫湿处,多有栽培,至今堡城尚有少量花农栽培和制作蒲草盆玩。

石菖蒲变种较多,品之佳者有六种: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供盆栽作清供的多用金钱、虎须、香苗三种。扬州制作盆栽又以虎须石菖蒲为最广。

扬州制作的蒲草盆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为棕碗式,一为泥裁式,其中尤以棕碗式最为冠绝,已具百余年栽培历史,以整齐匀称卓著海内。棕碗式蒲草制作是将石菖蒲根茎插入用脱脂松针和棕皮制成的栽植碗内,根茎靠栽植碗蓄水供给养份生长,形成整齐、均匀向外披持的葱绿盆草。泥栽式与棕碗式制作大致相同,异者,一插在棕碗,一插在泥盆,惟泥栽不及棕碗式经久。棕碗式蒲草裁培年久,松针棕皮腐烂,根茎互结呈块状即所谓“脱胎”,其趣味更显无穷。扬州著名画家李圣和培育的蒲草已20余年,直径已达35厘米。扬州制作蒲草盆玩时,将剪好的“米子”(指2-3厘米长,用于制作盆玩的蒲草去叶根茎)按粗细、须势、顺序整齐排列插入,使披草整齐、均称。《江苏省志·风景园林志·名花名木》

石种菖蒲法:

鄣南山石湖州安古鄣南山中出一石,色白,巉山石状类将乐石,可设置几筵为玩器,不可浸水种菖蒲。惟昆山石宜水浸润,今亦罕得旧者。

铜棺山草义兴铜棺山顶有一种似草非草,又类木本,叶似侧柏而卷,凌冬不凋,可移菖蒲石上,枯而复青,岁久亦茂可观。(默甫按:此草为卷柏,一名还魂草。)《至正直记》元·孔克齐

昆山石苏州府昆山县马鞍山于深山中掘之乃得,玲珑可爱,凿成山坡,种石菖蒲花树及小松柏。询其乡人,山在县后一二里许,山上石是火石,山洞中石玲珑,栽菖蒲等物最茂盛,盖火暖故也。《素园石谐》明·林有麟

昆山石出昆山马鞍山下,生于山中,掘之乃得。以色白者为贵,有鸡骨片胡桃块二种,然亦俗。尚非雅物也。间有高七八尺者。置之古大石盆中亦可。此山皆火石,火气暖。故栽菖蒲等物于上最茂,惟不可置于几案及盆盎中《长物志》明·文震亨

昆山石出苏州府昆山县马鞍山。此石于深山中掘之乃得,珍珑可爱。凿成山坡。种石菖蒲花树及小松柏树。佐近询其乡人山在县后一二里许。山上石是火石,山洞中石玲珑,好栽菖蒲等物,最佳,茂盛,盖火暖故也。《新增格古要论》明·曹昭

保靖县出含水石,皆岩溜石液凝结而成,有花木楼台之状,大者高五六尺,如流云芝盖,诡异绝伦,小者可二三尺,配以菖蒲,为鱼缸之饰。其石能含水上升,名如其实。草根极细,水沫之形俱在,文理组如画家披麻皴。《湖南通志》

巧石出马鞍山后,石工探穴得巧者,斫取玲珑,植菖蒲笆蕉置水中。好事者甚贵之,它处名曰昆山石,亦争来售。《昆山郡志》元·杨謔

或寄植在有吸水性的玲珑拳石之上,年深日久,则愈生愈密,入夏后经多次剪短叶丛,叶片渐趋短细,尤其钱蒲类,衍生繁密,墩墩罗列,细碧洁净,分外逸致。《微型盆栽艺术》沈荫椿

菖蒲用盆:

大率蒲草易看,盆古为难。者定之五色划花,白定绣花、划花,方员盆以云板脚为美,更有八角圆盆,六角环盆,定样最多,奈无长盆。官窑哥窑圆者居多,绦环者亦有,方则不多见矣。如青东磁,均州窑,圆者居多,长盆亦少。方盆菱花葵花制佳,惟可种蒲。

先年蒋石匠凿青紫石盆,有扁长者,有四方者,有长方四入角者,其凿法精妙,允为一代高手。传流亦少,人多不知。又若广中白石紫石方盆,其制不一,雅称养石种蒲,单以应石置之,殊少风致。亦有可种树者。又如旧龙泉官窑盈三二尺大盆,有底冲全者,种蒲可爱。

者我朝景陵茂陵,所制青花白地官窑方圆盆底,质细青攀,又为殿中名笔图画,非窑匠描写,曾见二盆上芦雁,不下绢素。但盆惟种蒲者多,种树者少也。

惟定有盈尺方盆,青东磁间或有之。均州龙泉有之,皆方面高深,可以种树。若求长样,可列树石双行者绝少。

曾见宜窑粉色裂纹长盆,中分树水二漕,制甚可爱。近日烧有白色方圆长盆甚多,无俟他求矣。其北路青绿泥窑,俗恶不堪经眼。更有烧成兔子、蟾蜍、刘海、荔枝、党仙,中间一孔种蒲,此皆儿女子戏物,岂容污我仙灵?见之当破其坦腹,为菖蒲脱灾。《遵生八笺》

以青绿古铜、自定官哥等窑为第一,新制者五色内窑及供春粗料可用,余不入品。盆宜圆,不宜方。尤忌长狭。石以灵壁、英石、西山佐之,余亦不入品。斋中亦仅可置一二盆,不可多列。小者忌架于朱儿,大者忌置于官砖。得旧石凳或古石莲磉为座乃佳。《长物志》

禹州昔号钧台、均台、青钧。今通作均,沿写已久。此窑惟种菖蒲,盆底佳甚。《景德镇陶录》清·蓝浦

鼓钉盆托

鼓钉盆托的形制源于南宋流行的鼓钉香炉。鼓钉香炉见于南宋龙泉窑、吉州窑及建窑等,亦见有哥窑制品。其特点是形体小,确乎只适于焚香之用。元代鼓钉香炉仍有生产,但开始借鉴其造型,大量生产鼓钉盆托。其中龙泉窑盆托很有特点,器物全靠器底支承,而三足架空,仪作装饰之用。鼓钉有花形及素面两种,鼓钉排列亦有疏密之别。

铁店窑鼓钉盆托工艺较粗率,鼓钉仅口沿下一周,三足虽触地,但与龙泉窑盆托一样,器物的承重却在底部。明代鼓钉盆托,主要见有景德镇窑与龙泉窑制品。在中国大陆,这类龙泉窑盆托的年代和用途长期被误读,时代被提早到宋元,定名上则非炉即洗。

而在日本,由于这类器物大多流传有绪,故该国学者对其年代及用途都有较明确的认识。这类器物是日本室町时代(~年)以来书院等场所种植菖蒲的花器,名为“石菖钵”。

也许并非巧合,我国明代“官钧”等花盆的主要用途也同样是用来种植菖蒲,其名“蒲石盆”,称呼上也与日本相近。这个情况或反映出明代花事对日本的影响。

录自《“官钧”瓷器分类深圳方面考古观察(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

(未完待续)

植蒲及菖蒲盆景造景心得交流请加茉莉78

赞赏

长按







































骨肽注射液说明书有没有介绍用药注意事项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sz/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