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文化——木匠精神
世界不乏寿命超过年的企业,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
木匠不是机械的工作者,他们身上有着坚定、踏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
“木匠精神”可以从红木人的身上一窥究竟。红木工人对每一个组合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件家具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木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
在木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木匠精神,红木家具才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世界不乏寿命超过年的企业,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我们研究了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
木匠不是机械的工作者,他们身上有着坚定、踏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
所谓“木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红木企业中,“木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家具人,他们把每一块木头都当做了有生命的个体,在制作过程中,用心跟它们交流,从而做出了一件件精美、流传百年的红木家具。
木匠之术用的方法创造价值
木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
木匠用工作获得金钱,但木匠不为金钱而工作。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一生的职业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庄子)中就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问:“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回答说,他凭精神和牛的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体本来的构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九年了,他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锋利。
厨师还说: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霍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优秀的木匠又何尝不是如此!
木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
木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应存在于每一个红木人身上,心中。木匠精神、是企业长青之基石。
鲁班——木工开山鼻祖
鲁班,中国春秋末叶时期著名工匠,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师祖。鲁班并非其本名,只是其流传最广的称呼,其真实姓名众说纷纭,到现代已难以查实,依古籍记载有公输班、公输盘、公输般等,有些古籍则尊称鲁班为公输子。
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里面都包含着原始的物理科学知识。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制造的锁,机关设在里面,外面不露痕迹,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可不可以认为,是原始航空科学的先头兵。
鲁班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了机动的木车马。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御,装有机关,能够自动行走。
后世不少科技发明家,如三国时期的马钧、晋朝的区纯、北齐的灵昭、唐朝的马待封等,都受这个传说的影响,相继朝这个方向发展过。
在兵器制造方面,鲁班曾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战争发挥过巨大作用。后来在墨子的影响下,不再制作这类战争工具,专门从事生产和生活上的创造发明,以造福于劳动人民。
实木家具就是其中造福人民的最好例子,实木制造的家具为人们的家庭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致力于传承千年木匠文化,让每一家庭都能用上精美、耐用、环保的实木好家具,让我们用心生产的每一件好家具能进入到千家万户中。
老木匠说:你的创意,我来实现!
老木匠原木全屋定制,开裂变形有效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