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有钱戴在头上,男人有钱用在马上

蒙古族被世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英雄与骏马,是靠马鞍连接在一起的。骏马的地位崇高,自然也提高了马鞍的身价。蒙古牧人做好一副称心如意的马鞍,就像汉族农民买到一块土地一样,那是一件非常惬意和隆重的事情。不同的是,这财富伴随着牧人走南闯北,带来无比的体面和自豪。聚在一起时比谁的马跑得快、谁的马鞍更漂亮是常见的乐事。▲牧人之子:人、马和马鞍自然而成一体。马鞍是蒙古族儿童长大的摇篮。图额博蒙古人从小学骑马,会养马,把小孩的长大比喻为“手及梢绳,脚及马镫”。蒙古人在马背上长大、崛起、创业,也在马背上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黄金马鞍世无双,明月公主传奇多”美丽的蒙古族公主和她的马鞍一副漂亮的马鞍,人人梦寐以求,即使公主也不例外,小美先给大家讲一个公主与马鞍的传说。在草原上长大的明月公主经常随父亲海都王南征北战,还主动接受蒙古族传统的武士训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亲眼见到明月公主,并将公主与武士比武的情景写在他的游记中。公主身穿华丽的摔跤服,摔倒了所有的前来应战的英俊青年。在那达慕中武功高强的明月公主大获全胜,引起了忽必烈的注意,忽必烈赐给明月公主九九八十一件赏物,其中就有一副黄金马鞍。▲复原后的金马鞍:年锡林郭勒乌兰沟出土。现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院。全称为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饰。木质鞍体,鞍体外面包镶黄金饰片;图案都是浮雕式,中心是四曲海棠形开光,一只瑞鹿静卧于花草之中,四周装饰花草纹。黄金马鞍是身份高贵的勇士才能拥有的马具配饰,能在那达慕上赢得黄金马鞍是每一个蒙古贵族武士的荣耀,明月公主自豪地接受了赏物。然而,忽必烈原先准备的作为奖品的黄金马鞍是按着武士魁梧的身材制作的,并不适合身材娇小的明月公主,于是忽必烈命令汗国里最有名的工匠重新打造一具适合公主身材的黄金马鞍。由于公主的眼睛非常美丽,当公主安安静静地站在忽必烈面前的时候宛如充满灵性的神鹿,忽必烈特命工匠在金马鞍饰上锤揲一只瑞鹿,既寓意吉祥,也象征公主的美丽与灵性。明月公主非常珍爱这副由自己最崇拜的人赐予的黄金马鞍,几乎与它形影不离。忽必烈很欣赏聪明美丽勇敢的明月公主,于是将公主许配给以勇猛善战而著称的汪古部里最英勇的王子。然而,明月公主出嫁后的第二年,她的父亲海都王与忽必烈发生争执,他们各自带领自己的部众讨伐对方。就在海都王与忽必烈即将开战的时候,希望他们和平相处的明月公主,骑着配以黄金马鞍的战马到达两军阵前,请求忽必烈和海都王停止作战,在大军之前明月公主抚摸了她心爱的骏马和马鞍,望着苍天的雄鹰,拔出宝剑在两军阵前自刎。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公主的举动使两军悲哀,使世人动容。失去了明月公主,忽必烈和海都王都陷入了悲伤,他们停止了战争,将公主送到汪古部,在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上厚葬了公主,并把她生前喜爱的卧鹿缠枝牡丹纹金马鞍饰作为陪葬品。此后,忽必烈和海都王之间实现了多年的和平。银马鞍:阿拉善王爷达力吉雅遗物,前鞍鞒有“达”记。所谓金马鞍、银马鞍都是就马鞍的装饰而言,它们并不是全用金子和银子制成。裸鞍及马鞍的骨架,不论怎样高贵,多数还是木头的。金属、骨头、景泰蓝和其他材料,装饰的都是有关部分。马鞍是蒙古族牧人身份和审美的体现根据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蒙古族很早就发明使用鞍具。最初的鞍子是用柳条编织的,后来有了把牛皮整形而成的鞍子,还有坐垫形的鞍子。随着社会的进步、使用鞍具经验的积累以及新材料的发明,马鞍的样式、制作工艺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和完善。在长期的马背生涯中,人们不断改进鞍具、装饰鞍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鞍马艺术。▲大尾式鎏金镶珐琅马鞍具带你细细看懂马鞍实用第一的马鞍结构鞍马用具分为三种:以马鞍为主的基本器具,马镫、肚带、扯肚等辅助器具,驾御马的笼头、嚼子等配套器具。这些东西看上去简单,却十分科学,处处闪烁着游牧民族的大智慧,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统一,科学与审美的结合。马鞍的主体由前鞍桥(1)、后鞍桥(5)和鞍桥边(2)、鞍板(7)构成。马鞍的辅助配件有:马镫(12)是连接骑乘者与马的重要用具,用吊镫皮条(13)与马鞍连接;前后肚带(11)、扯肚(10)是用来把鞍子固定在马背上的;鞍屉(8)是为了防止马的脊梁、肋骨被鞍子磨伤,也为了吸马汗而垫在鞍子下面的软垫;鞍垫(3)是垫在鞍子上的布垫,左右两侧各用两个鞍花(4)固定在鞍子上;鞍韂(14)是用来防止马镫碰伤马身,同时防止马身上的汗水毛渍弄脏骑手衣物的;镫磨(15)是压在镫带上,防止马镫皮条磨损骑者衣物的器具,亦称“小韂”;梢绳(9)是把优质柔软的皮革打造成圆形皮条,用于固定马鞍上托载的物品;压钉(6)位于鞍板前后,可以串马鞍梢绳等。全凭手上真功夫马鞍是所有手工艺综合的成果蒙古马鞍的制作,是木工、皮毛、金属甚至刺绣等多种工艺的综合。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蒙古马鞍的制造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自己生生不息的传承人。兰州的景泰蓝马鞍、多伦马鞍、科左后旗的军鞍,都曾经是当时的名牌。科左后旗制作的马鞍,曾经支持过僧格林沁抗击八国联军。马鞍的原料一般多用桦木。桦木砍倒以后,一般要干燥三四个月才能使用。一副马鞍一般只用四大块材料,两块凸形的叫左鞍板和右鞍板,两块U型的叫前鞍鞒和后鞍鞒。用常人的眼光来看,把这四块木板对在一起就行了。但是,这里有个角度、宽窄、弧度的问题,而且在做的时候会不断地变化,远不像人们想的那般容易。▲做马鞍的原料——黑桦木。图/巴义尔民间没有模具和机器,做马鞍全凭匠人的眼力和经验,可以说是一种绝活。这也是民间手工艺的神秘性和个人风格所在。用各种各样的手锛子和木锉做出雏形以后,就可以固定在一个地方把缝隙胶合。等胶干透,在前后鞍鞒和鞍板、鞍座相接的地方,前面打8个眼,后面打10个眼。每两个眼里,贯进一道湿牛皮钉,等到湿皮钉一干,就把它们硬绷绷地箍成一个整体。后面之所以要多打两个眼(也就是多加一道钉),是因为后鞍鞒下面承受着人们臀部的压力。左右鞍板的前后,还要各打4个眼,用来穿缀梢绳。左右鞍板前面各打一个方形大眼,用来穿缀马镫。后面鞍板左右各打一个眼,里面穿出绳环,准备将来连接后鞦。染色和油漆是最后工艺。这样做出来以后,还是一副裸鞍,远远达不到能够使用的程度。它上面要包起来,下面要衬上屉子,左右加大韂小韂,前后穿上梢绳,才能成为一副完整的马鞍。▲马鞍是精美的艺术品。为了做一副令人满意的马鞍,蒙古人甚至要准备许多年。普通牧民较好的马鞍,能抵上几头带犊乳牛的价格。每当他们做成一副好马鞍的时候,就要选择良辰吉日,把左邻右舍和亲戚本家请来,大摆宴席,加以祝赞。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
白癜风吃什么药好得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sz/1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