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金钱是一个谁也绕不开的话题,正确的金钱观决定着孩子未来的人生价值观,也影响着他们对金钱的使用和判断。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金钱教育是家庭的必修课。但是大多数家长,从不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知识。在“缺钱”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难以理清金钱和人生的关系,所以人生总是“钱恼”不断,甚至因为金钱而毁灭了人生。金钱教育的实质是幸福教育和人格教育,一个人的金钱观,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以下为金钱教育的一些做法,来自于网络,请家长借鉴。一、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故事:《钱是从手机里来的》春节回老家过年,见7岁外甥正玩ipad,他想买一套游戏皮肤,于是向表妹要钱:“妈妈,我要买这个。”表妹拒绝了:“这么贵,不买。”外甥嘟嘴说:“小气得很。”表妹教训说:“妈妈挣点钱不容易。”外甥气愤地说:“骗人。”表妹瞪眼说:“我怎么骗人了,你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外甥不屑地说:“手机里来的。”表妹立马无语了。外甥又说:“难道不是吗?你买什么东西都刷手机。”现在很多孩子就像我外甥,根本不知道钱是从哪来的。“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钱是从手机里刷出来的。”“钱是从银行卡里取出来的。”所以,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这需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第二件,教孩子熟悉社会的各个工种。做完这两件事,再耐心告诉孩子: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金钱是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是付出辛苦劳动后的报酬。二、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故事:《挣钱不容易》一位泰国妈妈,在脸书上讲了一段育儿经:有天早上,5岁儿子不想上学,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带儿子去捡瓶子赚钱。两人走了很多很多路,捡了一袋子塑料瓶,但最后只卖了2泰(约4角人民币)。卖了塑料瓶之后,孩子饿了,想吃烤肠。妈妈说:“一根10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孩子渴了:“想吃雪糕。”妈妈说:“一支5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孩子累了,想坐公交车回家。妈妈说:“要10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回到家时,孩子已精疲力竭。但他对妈妈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我明天要上学。”第二句:“妈妈,挣钱真不容易。”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劳动赚钱究竟有多么辛苦,买一样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所以,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一定要规划一些类似活动,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如此,他们方能懂得珍惜金钱,并尊重父母及其他人的劳动成果。三、让孩子知道收入并非全为己用有一个家庭每月都要开一次家庭会议。会议定在月初,议题是:“这个月你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全家大大小小坐在一起,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说出来。爸爸说:“我想要一辆自行车。”妈妈说:“我想去办张健身卡。”哥哥说:“我想去学围棋。”弟弟说:“我想要电话手表。”然后一家人开始民主发言,讨论这个月最应该满足谁的愿望。反复讨论后,大家一致决定:“这个月哥哥的事情最紧要,所以先满足哥哥的愿望。”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家庭会议呢?家长说:“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不能把收入完全占为己有,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为了一己享乐,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也不妨学习这位家长,设计一些类似的民主讨论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滥用金钱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