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一个人积累财富的必由之路。《朱子家训》中也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些道理都是正确的。
然而,节俭不是不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如果在该花钱的时候,还舍不得花,那是人生最大的错误。
安哥认为,一个人再节俭,这三种钱也不要省,若省了,容易后悔。
一、孝敬父母的钱不能省
你养我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拉扯大,倾注了青春,耗去了精力。如今,他们的脸庞已爬满皱纹,头上已盖满白发,走路开始蹒跚,记忆已开始衰退,反应已开始迟钝。这一切都在证明,父母已经老了。
是的,父母老了,他们已不再像当年那么能干,不再像当年那么能赚钱了。我们该把家给撑起来,该把父母好好照顾。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父母想吃什么东西,买,不要舍不得花钱!父母想穿什么衣服,买,不要舍不得花钱!当年,父母给我们花钱从没吝啬过;今天,我们又怎么能对父母吝啬呢?
孟子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是古代圣贤,地位仅此于孔子,被称为“亚圣”。他从小受到孟母的良好教育。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环境,三次迁离居所,成就了“孟母三迁”的千古美名。
孟子受此教育,也是对母亲身怀感恩。所以,孟子说:“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换句话说,如果孟子没有行孝顺父母之事,自己会觉得很不安。
关于孝敬父母,有句话说得非常现实。那就是:子欲孝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要等想尽孝的时候,机会却没有了。时间过得很快,一定要好好把握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所以,孝敬父母的钱一定不能省,若省了,容易后悔。
二、培养孩子的钱不能省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大部分父母对子女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愿意为子女花钱的。
但是,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若给孩子花的钱是为了享受或者攀比,反而养成了其奢侈的不良习性。花钱,重点要花再培养孩子成长上。比如:择校、兴趣班、夏令营等等。
若省了培养孩子的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钱可以再挣,孩子的前途却不能耽误。你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有些人读的是名校,名师云集,教育良好;有些人就只能选择普通学校,起点较低。如果有机会有能力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一定不要吝啬手中的金钱。
若省了培养孩子的钱,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满。现实中,还有些家庭重男轻女,对儿子重金投入,对女儿马马虎虎。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结果就是女儿不满,家庭不和。
看过电视剧《都挺好》的人都知道,苏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大的是儿子,女儿最小。妈妈不管再苦也要供两个哥哥读书,大哥成绩优秀最终出国留学。
而家中小女儿苏明玉即使再想考清华北大都不给读,小女儿因此对父母怨恨,兄妹之间也常闹矛盾。其实,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心头肉,都要好好培养,若因此闹得家庭不和,得不偿失,后悔莫及。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只有孩子成长了,孩子发展好了,家庭才会一代胜过一代。所以,培养孩子的钱不能省,若省了,容易后悔。
三、提升自我的钱不能省
父母需要花钱,孩子需要花钱,自己也需要花钱。如果自己不提升,如何去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如何承担得起家庭的重担?
打造自我形象的钱不能省。《望湖亭记》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虽然如此,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打扮也是很要紧的。”人在社会,外在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
外在形象的设计包括:头发、脸蛋、衣服、鞋子、挂饰等等。若有必要,这个钱还是不能省的。
提高自我技能的钱不能省。有人说:“人与人的区别主要在脖子以上。”这句话不无道理。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
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否则容易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投资脑袋的钱,不能省。
发展事业平台的钱不能省。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常常要用到钱。比如:投资一个项目、结交一个人脉等等。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如果没有投入,哪来的回报呢?回报都没有,又谈何事业发展呢?
只有自我提升了,才能引领家庭兴旺发达,所以提升自我的钱也不能省。若省了,也容易后悔。
结束语:
《围炉夜话》说:“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
《围炉夜话》中的这句话给我们很深的警示:浪费而败家,还可预料,有常理可循;但因吝啬而败家,却常常因遭受意向不到的灾祸。
所以,一个人再节俭,也不要省孝敬父母的钱、培养孩子的钱及提升自我的钱。
安哥文史——专注国学文化及人生智慧分享,感谢您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