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白说钱是真的借出去了,要回来咋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5/6355215.html

“小白,一会儿有个朋友介绍的案件当事人来律所咨询,你先帮我接待一下,我这边临时有事,可能晚点到……”

小白还只是律所的一个小助理,按照规定是不能够单独承办案件的。但是回想资深律师在电话里的语气,似乎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小白看了下时间,预定了洽谈室。那就接待吧,虽然执业经验不多,但有一颗真诚助人的心总是没错的。

“您的客人已经在洽谈室等候了。”接到前台的通知后,小白正了正胸牌,便带着笔记本前往洽谈室。小白并不知道即将面对的场面,因为资深律师又没有在电话里告知这大概是个什么案件。

洽谈室里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的坐姿非常拘谨,正小心翼翼地打量着洽谈室里的壁柜。

原来是个民间借贷的案件。据这位老太太说,她借给邻居的3万块钱要不回来了。去年8月份,她到区法院想要提起诉讼,被工作人员告知,为了更为高效、专业地办理民间借贷案件,法院系统已采取特定的收案流程,老太太的材料已赶不上最新一批的收案,让她下个月再来。

9月份,老太太按之前工作人员的要求去了法院。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在得知老太太没有办法提供充分的被告的信息时,便告诉她说,如果不能联系上被告,法院将会按照规定进行公告送达。由于公告的办理至少需要三个月,老太太的案子即便是能顺利开庭也得到年底了,这无疑要成为法院无法审结的案件。工作人员提建议说,让老太太12月底再来,这样一开年就可以收下她的案子了。老太太有些为难,但她也理解法院年终的结案压力,于是就乖乖地回去了。

终于等到了12月底,老太太第三次来到了法院的立案窗口,但是没一会儿她就从法院离开了。因为工作人员这次告诉她说,根据法律规定,必须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就目前她提供的材料来看,甚至都不足以成立借贷关系,让她回去重新补充或者找个专业的律师咨询一下。

1月份很快就来了,老太太因为要张罗春节,她要钱的官司就搁置下来了。也正是在这忙活的正月里,老太太要这3万块钱的事情,便经由她的亲戚介绍到了小白所在的律所。

“白律师,你看看我的材料,可行不?”

小白接过老太太的材料,文本粗糙的诉状,不大的标的额,后面附了一张皱巴巴的银行流水,显示着某年某月某日老太太共计取出3万元的现金。

材料确实很难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在当下这个关头,弄不好再被认定为虚假诉讼就糟糕了……小白一边看着材料,一边开始期待资深律师的到来……

“小白,接待得如何?我今天肯定赶不回去了。这样,你先把她的材料复印一份,让她先离开,我后续跟进这个事情吧……”

几天之后,资深律师出现在办公室。小白汇报完近期的工作事项正要离开时,转身特别问了老太太的案子。

“做不了。”

是因为证据不足?是因为无法构建出民间借贷的法律事实?还是因为案件标的太小?又或是和既有客户存在利益冲突?莫不是怕影响胜诉率吧?……

小白感到一丝莫名的悲凉。诉讼案件确实看重证据,各组证据需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构建出待证法律事实。但人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有限的人能找到的证据没有办法完整,没有办法构建证据链,没有办法让法律事实浮出水面怎么办?钱是真的借出去了呢?直接证据就只有单方陈述呢?有限的人们可以在法院坐在一起拼凑法律事实,但法律事实最多也只能是无限趋近于客观事实,谁能看得到这整个事件的真相?谁能弥补那切实受损害的人?……

几个月后,小白来到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在取号等候提交立案材料的座位区,小白听到了很多声音。“我老家的房子被拆迁办推掉了……”“我投进去的20万被对方拐跑了……”“我借给人家3万块钱到现在要不回来……”

“7号。”小白被喊走了,回头搜寻着座位区,有好些人拿着材料在互相攀谈,似乎看见了老太太又好像不是……

出了法院,小白仰望天空,浮现这样的经文,说:

“愿耶和华在你我中间判断是非,在你身上为我伸冤,我却不亲手加害于你。”

—撒母耳记上24:12

小白感到一股信心的暖流。借出去的钱总会回来的。

-Halleluja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fz/10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