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榛子栽培方法,很多人赚到钱了

用什么方法治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626/4197040.html

榛子是重要的经济林坚果树种之一,我国作为经济林利用的榛树主要有引进的欧洲榛子(俗称美国大榛子)、通过种间杂交育种培育的杂交榛子(俗称大果榛子)和我国原有野生的平榛和毛榛(也称为毛榛子、胡榛子等)。杂交榛子是我国目前唯一大规模栽培利用的栽培种。

1.平榛

平榛,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其它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也有分布。平榛是落叶小灌木,树高一般在3m以下,丛生。在自然条件下,多为实生或根蘖繁殖,没有人工栽培品种。迄今为止,平榛基本上还处在野生、粗放经营状态,几乎没有园艺化栽培。平榛具有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和结果早的特点。其坚果属小型,坚果单粒重一般在1g左右,出仁率在35%以下。平榛的单粒重虽小,但它的果仁香味可口,可以生食、炒食及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名贵食品。

2.欧洲榛

欧洲榛起源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的黑海沿岸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公元前由此向希腊和罗马传播,并被当作果园作物栽培并得以广泛的分布。后来,欧洲榛的栽培逐步深入到欧洲其它国家。年我国开始引种欧洲榛,年,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开始引进意大利、美国欧洲榛优良品种(品系),并在河北省邢台和山东省莒县建立了引种栽培试验园,栽培试验现正在进行中。由于欧洲榛不耐寒,且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因而在我国的栽培局限性很大,至今还没有找到欧洲榛的适生区域。

3.杂交榛子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于年开展了平榛与欧洲榛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陆续选育出平欧种间杂交优良品系,-年鉴定杂交榛子优良品种11个品种,新品种具有大果、丰产、抗寒性强,果仁质量好等特性。这为我国榛子生产从野生走向栽培提供了品种资源,结束了我国榛子生产只能采集利用野生坚果资源的历史,使榛子的生产走向园艺化栽培。

4.杂交榛子的主要特点

平欧杂交榛子是由我国原产的平榛与引入我国的欧洲榛种间远缘杂交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它集中了欧洲榛与平榛的优良遗传基因,既具有平榛的抗寒适应性强及风味优良的特点,又具有欧洲榛的大果、丰产、出仁率高的特点,其经济性状如下:坚果大:单果重2-4g,是野生平榛的2-4倍,与进口大榛子不相上下;出仁率高:达40%~50%,是野生榛的1.33-1.66倍;丰产性强:定植第3年生开始结果。在土质肥沃度中等条件下,5-6年生单株产量可达1-2kg(亩产74-kg),盛果期亩产达kg以上;抗病虫害能力、抗寒适应性强;果仁饱满、风味佳。

近年来,辽宁省的鞍山、营口、丹东、抚顺、辽阳、葫芦岛等市均已栽培了杂交榛子,铁岭市正在试验栽培,我省杂交榛子栽培面积约4万亩,与此同时,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山西、新疆、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等地也已引种栽培。

玉坠

辽榛9号

辽榛9号(84-69)

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树冠大。7~8年生树高2.5m,冠幅直径2.20m。坚果长圆形,平均单果重3.2g,果壳红褐色,具条纹,美观。果壳厚度1.5mm,果仁光洁,饱满,出仁率43%。

丰产性强,在大连坚果成熟期9月上旬,7~8年生树平均株产2.0kg。

越冬性中等,适宜在年平均气温8℃以上地区栽培。

辽榛8号

辽榛8号(81-21)

树势中庸,树冠较小,树姿开张。坚果圆锥形,红褐色,中大,平均单果重2g,出仁率45%,具纵条纹,美观,壳薄。

丰产,穗状结实,一序多果,6年生平均株产1.4kg。

该品种抗寒性强,休眠期可抗-30℃低温,在沈阳露地越冬正常。缺点是结果过多时果个变小。在大连坚果8月中下旬成熟,在沈阳8月下旬成熟。可以在年平均气温7℃以上地区栽培。

辽榛7号

辽榛3号

(感谢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赵宝军研究员提供的照片)

达维(84-)

树势强壮,树姿半开张,直立,雄花序少。7年生树高2.78m,冠幅直径2.45m。坚果椭圆形,平均单果重2.5g,果壳红褐色,壳厚度为1.54mm,果仁光洁,饱满,出仁率44%。

丰产,一序多果,平均每序结果2.0粒。6~7年生树平均单株产量1.6kg,在大连地区坚果8月中旬成熟。

越冬性强,休眠期可抗-33℃低温,适宜在年平均气温7℃以上地区栽培。

玉坠(84-)

树势强壮,树姿直立,树冠大。8年生树高2.51m,冠幅直径2.10m。坚果圆形,暗红色,平均单果重2.0g,果壳1.05mm,果仁光洁,饱满,风味佳,品质上,出仁率达43%。

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较丰产,穗状结实,5~6年生单株产量达1.0kg。

抗寒性强,休眠期可抗-30℃低温,适宜年平均气温7.5℃以上地区栽培。

辽榛3号(84-)

树势强壮,树姿直立,萌蘖少。6年生树高2.43m,冠幅直径1.27m。坚果椭圆形,平均单果重2.9g,棕红色,具浅沟纹,果仁表面绒毛量中。果壳薄,壳厚1.15mm,果仁饱满,有香味,风味好,品质优良。出仁率47.6%。

丰产性强,5~6年生树平均单株产量1.1kg,亩产kg。

越冬性强,适宜在年平均气温6℃以上地区栽培。

薄壳红(82-4)

树势强壮,树姿开张,树冠大,8年生树高2.07m,冠幅直径2.28m。坚果椭圆形,红褐色,美观,平均单果重2.1g,果仁重0.96g,果壳薄,出仁率45.9%。果仁饱满,光洁,味香,品质上等。

丰产。8年生株产1.85kg,盛果期亩产kg。在大连地区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适应性及越冬性强,休眠期可耐-30℃低温。适宜年平均气温7.5℃以上地区栽培。

辽榛7号(82-11)

树势中庸,树姿开张,树冠中等大。坚果圆锥形,红褐色,美观。平均单果重2.4g,果壳厚中等,出仁率4l%,果仁饱满,光洁,果仁皮易脱落,风味佳。

早果性、丰产性均强,6~7年生树平均株产1.4kg。

越冬性强,休眠期可耐-30℃低温,适宜在年平均气温7.0℃以上地区栽培。

(感谢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韩凤珠研究员提供的榛子品种果实照片)

榛树的基本结构、生命周期与基本要求

㈠树体结构

杂交榛子为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自然生长为丛状,树高可达4m~5m,栽培树高为3m~4m。无性繁殖的榛苗2~3年生开始结果,7-8生进入盛果期,其株丛寿命可达几十年。

榛树的树体由根,枝干、芽、叶、花,果实构成。

1.根:目前栽培的杂交榛子榛树全部是无性繁殖的自根苗,属于茎源根系,主根不明显,须根发达并向水平方向伸展生长,根系分布浅,地表以下5cm~80cm的土层中都有分布,但集中分布区是在地表下5cm~40cm的土层范围内。

2.枝干:自然生长的榛树枝干包括主枝、侧枝、副侧枝、延长枝。按其枝条的性质又可分为基生枝、营养枝、结果母枝、结果枝。

3.芽:榛树芽包括叶芽、花芽、基生芽和不定芽。花芽即是雌花混合芽,与叶芽从外部形态上不易区分。

4.叶:榛树叶片较大,当叶幕层较厚时,下部叶片常因光照不足而变黄,早期脱落,而且下层枝也生长得细弱,结实能力差。

当秋季植株停止生长时大部分叶片枯黄落叶,少数品种枯叶仍宿存在树上(与平榛相同),直到翌年萌芽时叶子才完全脱落。

5.花:榛树的花为雌雄同株异花,即单性花。雄花为柔荑花序。雌花为头状花序,着生于一年生枝的中上部和顶端的混合芽中。雌花开花时,在花的顶端伸出一束柱头,呈鲜红色或粉红色,向外展开,柱头长5mm~8mm,每一花序的柱头数量不等,约8~30枚,每朵花有2枚柱头,授粉后柱头变黑色并枯萎。

6.果实:榛树的果实为坚果,由果壳、果仁构成。果壳由外、中、内三层果皮形成坚硬的壳;果仁即种子,由种皮和两片子叶组成,即为可食部分。

种皮呈红褐色或褐色,其光洁度也因品种不同而异,可分为光洁、较光洁和粗糙3类。按种皮与果仁脱落程度难易而分,可分为易脱落和不易脱落两种。

㈡榛树的生命周期

榛树同其它果树一样都有它的生长、结果、衰老、更新和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年龄周期,也称生命周期。认识这个过程的规律性对于控制树体达到结果、稳产、高产和长寿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榛树栽植一般为无性繁殖的植株,按其生长结果的明显转变划为5个时期,即:幼树期、初果期、盛果初期、盛果期和衰老期。

㈢基本要求

杂交榛子是用我国原产的平榛作母本,欧洲榛作父本杂交育种培育成的新品种,由于母本是分布广泛的平榛,杂交榛子继承了母本特性,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对生态条件要求较低。

1.温度杂交榛子抗寒性强,安全栽培北界在沈阳、抚顺以南(北纬42°),在年平均气温6.5℃,冬季最低气温-35℃地区可以正常越冬。栽培南界可以到北纬32℃,即年平均气温15℃地区,从地理位置来看,即抚顺以南到长江以北地区均可以栽培杂交榛子。

2.水分和湿度榛树叶片宽大,蒸发面积大,喜湿润的气候。榛树的雄花序是裸露的,叶芽和花芽的鳞片少而松散。因此,它要求在休眠期(冬、春季节)的空气湿度较高,一般杂交榛子在休眠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到60%以上即可,在具有较大水面的地区,如临海、湖泊、江河或大水库附近栽培更为适宜。

年降水量mm以上基本可满足杂交榛子生长发育的要求,mm以下地区需有灌溉条件。冬季降雪和积雪有利于杂交榛子的越冬。

3.光照榛树是喜光植物,充足的光照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和结实。如果在枝叶郁闭、光照不足的榛园,树冠下部枝条生长细弱,叶片小而薄,光合能力弱,难以形成花芽开花结果,从而使结果部位上移,减少了树冠结实部位,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因此榛园要求充足的光照。

4.土壤杂交榛子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砂土、壤土、粘质土及轻盐碱土均能生长。栽培园最好选择在肥沃、湿润的砂壤土。特别是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更适宜榛树的生长和结实。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是榛树丰产必不可少的条件。一般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即可满足要求。重粘土、涝洼地、重盐碱土均不宜栽培榛树。杂交榛子适宜土壤pH值5.5~8.0。

5.地势榛树对地势要求不十分严格,但海拔高度较低的地势则有利于其生长结实。一般在我国北方地区以海拔m以下栽培杂交榛子为宜。

栽培技术要点

(1)榛园园址选择:平地或缓坡地,背风向阳,土层厚度60cm以上,PH5.5-8。

(2)品种选择:根据气候选择适合你地区栽培的品种。

(3)栽植密度:

行株距:3×2m、4×2m、3×3m、4×3m每亩株数:株、83株、74株、55株。

(4)定植穴:直径60cm,深40cm。

(5)栽植:北方宜春植,苗木根系修剪,栽后灌水,覆盖地膜。

(6)整形修剪:单干形,少干丛状树形。

(7)施肥:N:P:K=1:1:1。

(8)除草:可以用除草剂或者人工及机械除草。(9)除蘖:每年人工除蘖3-4次。

(10)病虫害防治:榛叶白粉病5月份用三唑酮防1次。食叶性害虫用触杀剂或胃毒剂防治。

(11)适时采收。

技术联系人:赵宝军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研究员

服务

(大连苗圃);

(葫芦岛苗圃);

(葫芦岛苗圃)

(感谢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毕莹提供的照片)有不同意见者,请在留言栏内留言或致小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fb/9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