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宇宙中来大美之育第七天

我们在一起的第七天

一些种子

《书法-统一的秦代文字》

《趣味学英语》

《艺术的故事-西学东渐》

《盛唐略窥-王维》

《艺术的故事》结课

一些要记住的话

他最高的本领是用小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木心说安徒生

艺术的功能,远远大于镜子,艺术映见灵魂,无数的灵魂。

--木心说艺术

最骄傲的事

一席老师的“优雅的小茶人课程”中,带领大家亲手操作、体会了白茶盖碗的冲泡方式。每个人都泡了属于自己的茶,滚热沸水、众多茶具,却依然井然有序。白茶生叶味,精髓陶亦然。

孩子们说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从宇宙中来。——刘书宁

月亮与六便士你怎么选?

我选月亮。——王宇

月亮和六便士的区别在哪里?

金钱是可以使用和控制的,而月亮却永远在天上。——魏子越

其他

“册页”听起来是菜叶,也是粮食。

我就写自己想的。

老师李白的诗能改吗。

王维就是美男子。

泡茶是慢悠悠的事情。

今日总结

茗园葱蒨与香笼,惊雷无声和心从。

诗意流连未能去,灵台深处路微通。

白驹过隙,时已过半,却徒自不知。诗与茶,艺术与美,已不知觉的打通孩子的灵台,从心中,从美中,于无声之处听出惊雷。

“为什么从甲骨文,到金文,最后到楷书,草书,字体不同,却都被不同的人说它们美?”

“因为里面有精神。”

潘国涛老师带来的书法课,给大家看了林散之与沈鹏两位名家册页的实物,也跟大家讲解了毛公鼎中金文的精神。而书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精神,孩子已经直白的回答出来了。所以老师并不带领孩子全面临摹前人的字帖,而是让他们主动发挥,选取自己的中意的书写。寻找自我,打破泥古。

“我就写自己想的。”

其实字如其人,每个字都能不自觉的体现“人”。有的孩子灵气含蓄,则字清逸隽秀;有的孩子朴质豪放,则字厚重大气。有的笔走轻灵,有的大开大合。同样一个字,孩子都会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表现出来,有的喜其工整,则字偏方正;有的喜其灵动,则注重线条。都没有单单全部复写前人,因为越像反而离得越远,那是缺少原创、缺少生命力的。世界上不需要另一个亦步亦趋的王羲之和颜真卿,而需要每一个独特的孩子。

书法是直觉的艺术,孩子们也不愿心甘情愿做前人的奴隶,而写其体悟,书其精神。书法是有严格的规则,而规则不是死板的技巧,而是境界和格调,这就是书法的本质,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辉,这也是孩子的本心。那就继续写下去吧,笔尖走到哪里,信仰就到哪里。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从宇宙中来。”

此次趣味英语课,刘淑君老师从高更的画作出发,以中西结合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了哲学和艺术的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高更的《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问到孩子从何处来时,令人吃惊的是,孩子居然给出了以上的答案。这本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认识自我的最初问题,“从宇宙中”来,多么有哲思的答案,是啊,人与宇宙是同一的,人本身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所以我们的行站坐卧、衣食住行都应该是合乎天道的。

老师以这幅画为本,教习学生上面人物动作在英文中的表述方式。这也让学生明白,对“人”的终极问题的思考,中西文化虽有不同,但追求、归属是一致的,这就是“人”的发现。而老师讲到以高更为蓝本的《月亮与六便士》时,孩子们也纷纷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往往会忘了脚下的六便士;可当你弯腰去捡六便士时,也往往忘了,头顶还有皎洁的月光。

孩子说:“金钱是可控的、被使用的,而月亮永远在那里。”六便士也许很快散去,而月亮,却在不言中,洒尽荡荡清辉。孩子,需要六便士,更需要永恒的月亮。所以,月亮和六便士,你的选择呢?

同样的,中西贯通的思维在艺术中普遍存在,而人文主义精神,也让孩子灵台通明。王潇老师《艺术的故事》已经走到了最后,最后一课带来的近现代艺术,更深一步的显示出沟通中西的眼光。近代艺术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开始转向,传统技法与观念在此受到质疑和反思,中国艺术家们以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企望在中西方之间找到艺术的现代化。

什么是现代?“人”的发现,就是现代的开端。而东西的折中,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是“互文性”。

“吴冠中的画色彩好多,有西方色彩的那种用法。”“黄永玉的画好像漫画啊。”

孩子虽然并不一定深切的了解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但对中西结合的特点,及更深处中西共同的“人”的把握,确是从感觉出发,从艺术物品出发,直达人心。这种思维,正是我们课程所希求的。

“老师,李白的诗可以改吗。”“老师,王维在盛唐,李白杜甫也在,那王维挑战他们了吧。”

是的,孩子说的都对。

本次《唐诗的另一种读法》中,之所以单讲王维,正是因为在李白和杜甫的年代,是唐诗最盛的时候。相比之下,白居易于中唐,李商隐于晚唐,都没有像王维,在最刺激的时代和李杜直接交锋。

一边是浪漫主义的高峰,一边是现实主义的巨擘,王维一点也不怵。他不炒作个人经历,不博眼球,不写大喜大悲,和李白杜甫相比,他的四百首诗也是最少的。但他扎实又脱俗,用一张张诗画,缔造了自己的诗国。没有什么是不能挑战的,李白杜甫也可以,所以当孩子问“李白的诗可以改吗。”老师欣喜不已。可以,当然可以改。泥古和守成,终会被淘汰。

所以老师希望孩子们学习王维,不卑不亢,全面之才。“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是孩子的,因为孩子本身,就是诗。

诗歌、书法、艺术、语言都是沟通物我的良法,茶也是。

茶,在融于水的同时融化了物与我的隔阂,人在唇齿间欣赏自然,自然在物尽其用后回馈给人以热烈的拥抱。这不仅是日子中的一种趣味,而更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法,茶对人格有了塑造意义,才上升为一种唯美的信仰,成为了“人”的终极关怀。

现在人喝茶,往往只喝个味道,而其中生命的热情和幽思情怀往往不见了。可茶啊,是古人和诗人保持活力和气质的童真,我们也许忘了,可孩子的基因中依然记得。

一席老师在《优雅的小茶人》课程中,带领大家亲手操作、体会了白茶盖碗的冲泡方式。每个人都泡了属于自己的茶,滚热沸水、众多茶具,却依然井然有序。白茶生叶味,精髓陶亦然。

茶道是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那个,为了实现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孩子在泡茶、品茶,与父母老师共享茶的过程中,诗礼合一,虽不能尽善尽美,却真切的感受到那一丝丝的温柔。

与诗为友,与书相携,与月为邻。

住在温柔的月光隔壁,却无壁可隔。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大美无言,却偷偷说出了一切。

课程报名

第二期时间:8月1日-15日

咨询一席

课程







































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fb/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