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大多数的都市人而言,早就脱离了在土地上生存的智慧,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书本当中遥远的存在。只是在都市中疲于奔走的我们,似乎并没有因生活的便利而获得更多的快乐,我们已然失去了生活的根基,忘记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在日本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高知县山里,就有与大自然为伴,如草木一样从容不迫生活着的一家人。他们过着“虽然没钱,但有好多有趣事情可以做”的耕食生活,做美衣、制美器、为大树取名、与孩子四处旅行……把简单的平常日子,过出了闪闪发亮的意义,他们就是日本山林里的手艺人夫妇早川由美和小野哲平。
书名_《耕食生活》
作者_早川由美
出版单位_新星出版社
定价_45元
茶树长出嫩叶,摘下制成红茶、绿茶;萝卜长大了,拔起制成佳肴;杏桃及梅子熟了,摘下制成酒、果酱、果干;穿着自己缝制的、用草木灰染过的衣服,不沾虫蚁;制陶、烧窑,余下的泥土灰撒入大地……由美将一家人的寻常日子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书籍《耕食生活》,为大家呈现了另一种几乎不需要金钱,自己播种、耕耘、收获、采摘、缝补,供养着一家人的衣食生活。
在由美的笔下,草木就是生存的智慧,土地教会了生命的价值,她和自己的家人在平凡的日常中思考着自然与生活的真谛,也传达出只有找回生命中与自然的联系,才能更踏实、无忧地生活于大地之上。
▲由美的手绘地图
那些生猛、有活力,与生命相连的智慧
由美的童年是跟着外公外婆在名古屋度过的。他们家拥有自己的小院子,可以栽花种田、劈柴烧水,每天都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小小自然中。年幼的由美开始一边梦想着有天能帮外婆做味噌、搅拌米糠,一边帮外公修整小小的农地,细心照顾、早晚浇水,为小小的收获而开心。外公每天早起后会泡上两杯茶,与外婆两人坐在廊下,一边看着小小的农地,一边缓缓对饮。对由美来说,自己一直都是幸运的,因为理想生活从小就在她心里有了模板。后来,长大了的由美离开了小时候住的乡间田野,与家人搬进了五层高的公寓。她发现离开了土地,似乎生活依旧,却总让人无法安心。原来土地就在脚下、田里,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
▲由美与丈夫哲平
二十岁时,由美踏上亚洲之旅,没有原因也没有目的,从泰国伊森到缅甸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途中她被当地人质朴原始的生活方式深深打动——那是一种根植于大地,生猛、有活力,充满与生命相连的智慧。这与幼年时由美所期盼的生活似曾相识,也更加坚定了由美对心中理想生活的追寻。于是朝着自己向往的样子一步步走来,结婚后由美就与陶艺家丈夫小野哲平及孩子们从城市搬入谷相的山里,哲平想要建自己的柴窑,而她则希望能有块小小的农田和一片果园,他们在梯田上开辟果园和耕地,过起了半农半创作的生活,走出小院是山川河流,抬头可见星辰日月,自然的气息就环绕在身边,没有比这更让人安心的了。市面上找不到中意的衣服由美便自己动手做,也和丈夫一起用泥土做陶,做多了就开始办展,两人一起真的成了与土为伴的“播种人”。
与自然相伴的山里生活
在由美的笔下,谷相的每一天都是绿的,山里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散步时遇上的夕阳、傍晚时柴窑中时明时灭的火光与不远处人家烧柴煮水的袅袅炊烟、天空与山交接处呈现的群山青黛,都被她一一收纳,她会不自觉地对彩虹、云、雾、雨微笑,听虫鸣鸟叫。自然就在她生活的周遭,一天天地织就美丽的日常,让人满心敬畏。她说,以前在热闹的都市,身边都是人,感受到的都是孤单,如今住在山上,大家虽散居却有深深羁绊。由美一家总是同山里人家一起插秧、摘果、采蜜、坐看云起……给彼此的都是大自然一样的包容和帮助。这里每个人的人生都充实得令人不可思议:种稻、种菜、采种,在屋檐下晒高山茶、鱼腥草,劈柴……从蜂箱取出山蜂蜜,祭祀山神,每个人的劳作都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美。
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就仿佛很多很多年前还没有电和网络的时代,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自然的宁和静谧。但由美一家的生活并没有因离开城市而变得枯燥,反而因为开始种田后生活变得丰富了起来。山野和大海总是慷慨无私的给予人各类食材,而柴棚下堆满的柴火就是心中满满的安全感,他们甚至不用特地下山去买,像葱、紫苏、鸭儿芹、罗勒、萝卜、姜、蒜、野姜,都是唾手可得,这样的日子实在让人愉悦。由美家房子有很大的外廊,她常常将洗好的东西放入竹篮中摆在这里晒太阳,那些朴素的食器陶器、洗涤用的大竹篓、锅、砧板、研钵、研棒、木匙、锅铲也都摊在阳光下。像种子终将回归大地,将生活的根深深扎入脚下的泥土,在自给自足的每一天里,由美见证着美的循环和生命的永续。
连接家人与朋友的料理
由美家厨房的食物多半来自田间的种植,或是采集来的野生食材,竹笋、蜂斗菜、虎杖,还有新鲜、美味且充满生命力的山猪肉与鹿肉,她总形容自己家的厨房与农田相连,“吃着这些给人带来能量的自然食材,身体会充满活力。”虽然自己家的田并不大,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但这些已经足够由美做出丰盛的料理,而且山里的人家常常会彼此串门,总是会接到邻居的馈赠。她尤其喜欢多汁的白萝卜,也爱谷相田里最适合种的芋头,每年一定要做的是腌二十公斤梅子、七公斤的藠头,那是外婆传给她的手艺,梅干经滤网过筛,以砂糖、味醂、酒熬煮一小会儿,就成了梅子酱,用来蘸猪排、烫蔬菜或是做火锅都很对味。“多亏这些梅子与藠头,让我们一家保持健康。”她用心料理一食一味,从没想过要偷懒,大概明白正是那些从土里诞生的食材造就了我们的身体。
如由美所言,自己喜欢做菜大概是因为非常喜欢做菜给别人吃的感觉吧。外婆曾对她讲,淘米的时候,脑子里要想着每个家人,由衷地祈祷祝福,这样能让每个人都健康。这也成为她每日必做的事。她还记得年轻时,自己在泰国东北伊森地区的一个小村子旅行,每一个初次见面的当地人都会问她:“饿了吗?”之后,那些陌生的当地人便竭尽所能地招待她,尽管食物或许称不上丰富,却是毫不吝啬地传到她手上。“他们告诉我,所谓‘用餐’就要像这样不分你我地分享。大家一起吃了饭,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彼此之间有了关联”。天气好的时候,由美就将泰国布巾铺在外廊上用餐,尤其是家里临时人多,十几人的大阵仗,铺上一块泰国布巾,席地而坐,倒是自如与美味两得。来自农田的食物和被分享的美味,让由美变得越发自在。
一针一线织出自己
种田采摘、料理对由美来说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布艺创作亦是如此,她喜欢双手直接创造出东西的感觉。用双手借助自然的力量来创作,构成了由美生活和工作的灵感,又带给人完全不同的体验。她的“柿染”、“泥染”都是取自然里俯拾皆是的原料,又天然对皮肤又好。“棉麻连身裙、耐磨舒适的麻质工作裤、手织麻拼接背包、柿染围裙……创作它们的灵感,也许是高知夜晚天空的繁星,或是秋收时田野的色块,包含着与土地相连的感激之情。”由美说,布艺创作做的虽是可见之物,但事实上也将眼睛看不见的东西缝了进去,那与技术无关,而是将心、将灵魂,将活在当下的自己,缝了进去,这份温暖和心意是能实实在在传递到别人手里的。中国有句古话叫“衣食同源”,碗里的食物和身上的衣服来自同一棵树、同一株草,想想都是件很美的事。
山里的生活虽简单,却被美丽的东西填满。由美践行自己的生活方式,记录自己的日常,也希望能将这种生活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在由美看来,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什么理由,却也能准确把握自己的瞬间感受,为生活做出决定,选择喜爱的事做并一路走下去,这点让她深受触动,即使是不同时代也觉得莫名亲切。的确,不断发展和培养自己的爱好,并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可以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情,只专心于这件事本身,大概就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感到幸福的事了吧。播下种子,春耕秋收,亲眼见证生命的成长;养蜂采蜜,自制红茶,善待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赠礼;摘取草木蔬果,染布裁缝,做成自己和家人身上的衣物……曾经以为必不可少的好像也没那么重要,即便是工作,也已经融为由美日常的生活,大概也正是如此,才是更仔细地活着。
HOMELAND※早川由美
H:最初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要记录自己的生活?
我常会想我们感到充实的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我觉得,不是我们去大量消费,买很多东西,而应该是尽量能够自给自足。虽然很多人住在城市里,但是至少你可以养一根葱,或者你可以自己做做衣服。通过这些手作,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充实。做东西,是非常温暖的事情,也能带给人非常温暖的感受。我觉得,人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个是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还有一个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并不是去看电视上的东西,而是自己亲身去体验,去实践。我希望自己的记录能够让大家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日本有一位作家,叫宫泽贤治,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全世界没有得到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幸福。”我也是这么想的。
H:你是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认为,人和自然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比如,没有土地,我们就不能活下去;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我们也活不下去;没有食物,我们更活不下去。所以说,可能人类,作为一个生命体,生存的这种感觉,就是自然。这样的道理,在学校是学不到的。我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觉得树的叶子下面,藏着一些生灵或者精灵之类的东西,大概这就是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吧。
H:住在山里之后,对自然与生活、工作连接的感受有没有发生变化?
我的工作,就是从我的手中诞生的,这本身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我之所以能做这份工作,是和我的家庭支持分不开的。有我的家人,我才能继续做我喜欢的这份工作。我在书中也有提到,对女人来说,播种和养育孩子是有相似点的。自从我有了小孩,我感受到我和自然的连结更加强烈了。在我生养孩子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自己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认为自己也重新活了一回,曾经有过的悲伤或是不好的回忆,也许都会因为生养孩子而治愈。最近有很多日本女性决定不生孩子,但是对我来说,生养孩子这件事情,作为女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是比工作还重要的。生养小孩,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和自然联系在一起。
H:一家人都住在山里,有没有担忧过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的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都很不喜欢上学,起初我和丈夫态度都很强硬,不上学不行。突然有一次,孩子对我说,我就是不想上学。我们突然意识到,这样否定孩子是不行的。我开始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有同样的感受,以他们的视角来理解他们。因为他们不喜欢上学,所以不去学校的时间都很长。在他们不愿意去上学,待在家里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去砍柴;让他们帮我做田里的活;还有在我做手作的时候,请他们当我的助手;旅行的时候,孩子们也都和我在一起。并且,我和先生也因为都不用去公司工作,所以和所有的家人相处的时间都很长,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一般家庭要长很多。当他们长大以后,我再回头看之前跟孩子们相处的日子,觉得那样的生活非常宝贵。
H:现在住在山里的生活,还会不会有不方便的地方?
其实并不会,我在写书的时候,才第一次开始用计算机。现在日本的小学,让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计算机,所以我的计算机的使用是跟儿子学到的。我写书,我的出版社在东京,而我住在山里,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离东京非常远。所以一般都是通过邮件联系,而我一年去东京的次数,就两三次。虽然现在也会用到电脑工作,但是大多数时候,我还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做一些什么。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如果我用手去触碰叶子,树叶带给我的触感,和叶子会发出哪些香气,都会带给我非常不一样的体验。
H:在追寻自己喜欢的生活当中,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过我现在这样的生活,是有自己充分理由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并没有什么理由,却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瞬间的感受。比如玩音乐的年轻女孩,虽然没有人教,但是他们会自己去自学,学吉他、唱歌。他们和我虽然不是一代人,但认识他们,让我的灵魂受到了很大触动。在我年轻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想到可以过现在的生活的。但是因为我喜欢,于是不断地努力,现在能够在田里耕种,能够用双手做一些手艺,过上了自己喜欢的生活,对这点,我还是对自己挺满意的。我看到现在这些年轻人,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我有同感。我认为,把自己的爱好不断地发展和培养,是性格当中保持野性的一种表现。我也希望,我的野性能够持续不断地发展。
撰文?Oct.
图片?由新星出版社新经典文化提供
本文选编自HOMELAND第期杂志内容
《她的生活从住进山里开始》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