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讲堂45断除杀生

多闻微讲堂·听明如老师讲《大学》

系列讲座

内容提要

1.什么是杀生

2.观察杀生的因

3.观察杀生的果

4.观察不杀生善业

5.小结

一、什么是杀生

  

01.杀生的定义

  对具有生命的有情众生,生起要夺去其命根的想法,然后采用种种手段,令其丧命,这就是杀生。

  一个完整的杀业,包含如下四个要素,或说四个支分:1)境——清楚了知对境为具有命根的有情众生;2)杀心——对有情之境生起夺其命根之心;3)杀法——采用种种方法夺去有情的命根;4)杀竟——夺去有情的命根。

02.杀业的分类

  对于杀业,可以从不同角度而有多种分类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及类别。

从具支分类

◆◆◆

  也就是说,若在杀境之上仅起杀心,没有后续杀法和杀竟之果,这是具二支之杀业;若同时具备杀心与杀法,没有杀竟之果,这是具三支之杀业;若具备杀心、杀法、杀竟之果,这是具四支之杀业。

  具四支之杀业称为“完整杀业”,具二支或三支之杀业称为“不完整杀业”。

  在所杀之境相同的情况下,杀业的具支越多,其恶业就越沉重,果报也越剧烈。

  例如,某男孩看到树上有一只小鸟,清楚地了知这是一个活着的具有生命的小鸟,心中生起要想要用弹弓射杀这只小鸟的想法,这时已经具备了杀业的前两支,若后续没有真实用弹弓去射击,这就是具两支之杀业。若真实用弹弓去射击,但没有射中,或只是将小鸟射伤,这时已经具备了杀业的前三支,是具三支之杀业。若小鸟被弹丸射击至死,这是杀业究竟,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杀业,这叫具四支之杀业。

  又如,威胁对方说:“我杀死你”,虽然没有真实采取后续的杀法,但也造下了具二支之杀业。

  又如,看到张三把李四杀死,心里随喜高兴,这也造了具二支之杀业。虽然自己没有采取杀法,但在随喜他人杀生中已经具备了“杀心”。

从杀境分类

◆◆◆

  如果杀境是人,则是杀人之杀业;如果杀境是动物,则是杀动物之杀业;如果杀境是鬼类,是杀鬼之杀业;如果杀境是其他非人,则是杀其他非人之杀业。

  鬼和其他非人,不是一般凡夫的所见境,因此凡夫一般不会造下杀害这些生命的杀业。而人和动物,是一般凡夫可以见到的,因此凡夫一般会造这两种杀业。

  人身非常难得与珍贵,因为以人身可以修持很多善法而解脱,加上人的情感非常丰富,因此经论中说:杀人的恶业比杀其他动物的恶业要严重得多。五戒中规定,杀人会犯根本杀戒,也就是说杀戒完全破掉;而如果是杀害其它动物,虽犯杀戒,但可以通过忏悔使得戒体恢复,不需要依靠仪轨重新受戒。

  在杀人恶业中,若缘佛陀、具菩提心之菩萨、阿罗汉、僧众、师长、父母以及其他恩人而造,则恶业会比较沉重。也就是说,对境的功德越殊胜或者对自己的恩德越大,则缘之而造的杀业果报就会越沉重。

  如果所杀的动物体积大、感情丰富,被杀时遭遇的痛苦就会更猛烈,此时杀生的恶业也就更大;而如果所杀动物体积小,被杀时所感受痛苦一般较小,因此杀生的恶业也相对较小。

  从所杀有情众生的数量来分类,可分为缘多个有情而造杀业与缘一个有情而造杀业。例如,想杀掉某个国家的所有人,这是缘多人而造杀业;只是想杀掉某人,这是缘一人而造杀业。杀业所缘的人数越多,恶业就越沉重。

  由于有情众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因而从杀境对杀业所作的分类也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学人可触类旁通。

从杀心分类

◆◆◆

  有些人造作杀业时杀心猛烈,杀时与杀后没有丝毫后悔与惭愧之意,而有些人在杀生时杀心则比较微弱,杀生时有恐惧犹豫之心,杀生后也有后悔之意。因此按照杀心的猛烈程度,也可以将杀业分为猛烈杀心之杀业、微弱杀心之杀业。

以杀法分类

◆◆◆

  由于杀法无边,因此以杀法对杀业进行分类,类别也是无边的。例如可以分类为:自作与叫他作、明杀与暗杀、即时杀与谋杀;又如,从所用杀生工具而言,可以分为棒杀、刀杀、枪杀、绞杀、毒杀、咒杀、闷杀、坑杀、溺杀等等。

以杀竟之果分类

◆◆◆

  可以将杀业分为完整杀业、不完整杀业,或者既遂杀业、未遂杀业。

二、观察杀生的因

  杀生的“究竟因”是没有格物致知,以此导致不明了明德真理;杀生的“暂时因”是贪嗔痴烦恼,因对明德真理不明,在有情众生境上产生贪嗔痴等烦恼,因烦恼而造下杀业。也即,究竟因是“意未诚”,暂时因是“心不正”。

  例如,对动物的肉、皮、毛等产生贪心而想得到,由此发心推动而杀害动物,这是因贪心而造的杀业。将杀生作为娱乐,比如想看看动物被弄死后的样子,因此而杀害动物,这也是因贪心而造作杀业。

  又如,对某人产生嗔心,于是将此人杀死,这是因嗔心而造的杀业。对蚊子很厌烦,生起杀心而拍死,这也是因嗔心而造的杀业。

  又如,认为动物天生就是供人食用的,因这个邪见而杀死动物,这是因愚痴而造的杀业;认为某个种族的人劣等而该杀,在此邪见驱使下而杀,这也是因愚痴邪见而造杀业;认为动物只是一堆物质,根本没有神识,杀生只是像切西瓜一样,所杀动物没有感受痛苦之事,也不会招致对方神识来报仇,因此而杀生,这也是因愚痴而造杀业。

  其他各种烦恼都可以看作是贪嗔痴的延续,因此杀生的暂时因,就可以简单地归结为贪嗔痴三毒。

三、观察杀生的果

  对于杀生的果报,可以从“等流果、增上果、异熟果、士用果”四种果的角度观察。

  等流果,是成熟在自己身心上的果报;增上果,是成熟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上的果报;异熟果,是来世投生之处的果报;士用果,最初的杀业会导致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的彼此仇杀,最终彼此都会堕入地狱而承受无量大苦。

01.士用果

  俗语有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同样的道理,最初我们在心田中播下只是一个业力的种子,但是将来现前的果报却会成倍增长。比如,最初看起来只是杀掉了一条鱼、一只鸡,但这种杀业在未来所得到的痛苦果报却是无穷无尽、难有终结之时。

  严重的杀人恶业,大多今世立即就会现前果报——为国法所制裁,或杀人偿命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被关进监狱而受苦。

  所杀众生在被杀害时内心充满仇恨,必定会寻机报复。有些虽然身体被杀害,但心识则不愿离去,而是一直跟随着杀害者,伺机复仇,以此会使得造杀业者感受诸多不幸与痛苦——或身体生病,或家庭不和,或事业不顺,或遭遇横祸而伤亡等等。有些被杀众生虽然因为业力的缘故不得不离去而转生他处,但将来再次相遇时,埋在相续中的仇恨种子就会成熟,而立即就会缘杀害者生起杀心而报复。

  所杀众生报复杀生者时,杀生者不会知道这是自己过去杀害对方的果报,而会觉得是对方无缘无故杀害自己,因此内心又会生起仇恨与报复心。就这样双方不断地往心田中植入要报复而杀掉对方的心,在轮回中彼此的冤仇就会越结越深,仇恨的波及面会越来越广,涉及到双方的亲人眷属。这样双方都会越陷越深,如果无幡然醒悟的机缘,生生世世都会生活在相互的仇杀之中,最终必然都会堕入地狱。

  《楞严经》云:“以人食羊,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目前,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动物的视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动物界的基本特点就是相互吞啖,比如大蟒蛇吞掉鳄鱼,鳄鱼吞掉大蟒蛇。这都是过去彼此杀害对方所致。

  经云:“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生。”无论杀身体庞大或渺小的众生,自己都必须偿还五百次生命。

  《正法念处经》中说:“设使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也就是说,杀害一个有情会招感自己一中劫住于地狱的果报。

  莲池大师说:“造此弥天恶业,结成万世深仇。一旦无常,即堕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受罪毕时,仍作畜类。冤冤对报,命命填还,还毕为人,多病短命,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药,皆杀生所感也。“ 

这就是杀生的士用果,也就是说,最初一个看起来很平常的杀业,在遥远的未来会招致不可思议的痛苦恶报,故而切莫杀生。

02.等流果

  心中种下的业力种子,成熟之后就呈现出身心世界,成熟在身心上的果报叫做等流果,成熟在外境上的果报叫做增上果。

  等流果分两种: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

  杀生的同行等流果,是指今世喜欢杀生,来世仍会喜爱杀生,这样就会造成持续不断造杀业的恶性循环,使得自己快速积累沉重的杀业而堕入恶趣。

  比如,今世杀鱼为生者,即便抛弃了杀鱼为生的行业,看到过去杀鱼用的工具或环境,内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去杀鱼;经常钓鱼的人,看到鱼竿或河流就会想到钓鱼。所以,今世经常从事某种杀业的人,来世很可能还会从事这种杀业。这就是同行等流果。

  感受等流是指身心的感受。杀生会导致身心处在怎样的感受中呢?

  首先是内心嗔恚愚痴。杀生者在杀生时无视被杀动物的痛苦,即便看到动物们在挣扎,也生不起丝毫的怜悯与自责,而是一味的麻木不仁。这样的人内心必定是非常冷漠与愚痴的。以此恶业,以后生生世世都会处于愚痴冷漠的状态,不会有精彩和幸福的人生。此外,大多数杀生者内心常怀嗔恚,对所杀境生起嗔心,以此恶业内心也很难得到安乐。

  其次是身体没有威严、多病不适、常遭遇器具伤身之事、短命、易遭横祸而死。因为杀生的心相就是夺去其他有情的生命,杀生时使得被杀众生所体验的痛苦,都会不同程度地在自己身上成熟,因此就会呈现上述种种果报。

  例如,有人莫名其妙地经常头疼,或者身体某处不舒服,或者天生体弱等等,这很有可能就是前世或今世杀生的果报。有人生病之后需要动手术,手术刀会将自己的身体划开,这其实也是自己过去世用刀划伤其他动物身体的果报;有人需要遭受针刺的痛苦,这其实也是自己过去用硬物刺伤其他生命的果报;有人身体突然摔倒,导致骨折,这其实也是过去伤害其他动物的果报;有人遭遇车祸等,这也是过去杀生的果报;有人刚出生就死亡了,有人活到十几岁就死亡了,有人正当中年就死亡了,这些不能寿终正寝的原因,也是前世或今世杀生所致;有人突然得癌症等绝症而离开人间,这也是前世或今世杀生所致。总之,杀生所导致的身体上的恶报,难以穷举。

  世人也常说:“身体是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所拥有的其他财富、名誉等就都没有意义了。”这句话从世俗层面揭示了身体的重要性。而杀生的感受等流果,就是使得自己的身体出现种种健康与存活的违缘,这是杀生时不让其他众生身体存活的心念在心中播下的种子成熟所致。

  若前世杀生,今世还会长相丑陋、无有威严,这是因为杀生时让其他生命失去威严之故。

  杀生之人还会经常做噩梦,梦见自己被不认识的人追杀而恐惧逃遁。这些梦境也都是前世或今世杀生所感。 

03.增上果

  增上果是成熟在外境上的果报,杀生的增上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有情众生会对自己身体的存活制造违缘,二是外在的无情器世界也不利于自己存活。

  杀生者很可能在这一世遭遇不共戴天的仇人,于是一生都处在与仇人的相互仇杀之中,不得安宁。实际上,今世的仇人都是自己过去世所杀害的对象。

  有些杀生者今世会遭遇被毒蛇咬死,被老虎咬死,或被其他动物所伤害的事情,这也是自己过去伤害这些众生的果报。

  有些杀生者会遭遇恶鬼的加害,这同样是自己过去伤害这些恶鬼所致。

  总之,杀生会导致现世外在的有情众生对自己的健康与存活制造违缘和障碍。

  不仅如此,杀生者所生存的物质环境也比较恶劣,非常不利于生存。例如,生在穷乡僻壤、怪石嶙峋、飞沙走石、激流汹涌的地方,这些险峻的环境很容易使自己失去生命。

  此外,杀生者所投生之处,庄稼与食物都会失去营养而带有种种毒素。像目前人类遭遇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都是过去杀生的果报。

04.异熟果

  异熟果,就是来世投生在何处的果报。杀生者暂时的去处是人道中的恶劣之处、相互吞啖的旁生道以及常年被饥饿所迫的饿鬼道,最终的去处是极其痛苦的地狱道。

  杀生者临命终时,自己的神识会看到所杀众生在等待着向自己讨债,或者看到他们拿着刀枪追杀自己,自己因为害怕而逃跑,最后逃进山洞、树林、房屋、江河,以此而投胎,于是开始一期新的偿还杀债的生命。

  如果投生人道,常常会遭遇战争。打仗时,看起来素不相识的人相互厮杀,这其实都是他们过去世相互杀戮的延续。愿云禅师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慈受禅师也说:“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如果投生到旁生道,除了繁殖后代之外,基本的事情就是相互吞食。例如,蛇吞食青蛙,青蛙吞食小虫,小虫又会吸食其它哺乳动物的血,其它哺乳动物吞食蛇等等。动物学家把动物界这种相互吞啖的事实叫做“食物链”,这其实就是它们累生累世相互杀害的果报。

  如果投生到饿鬼道,也会相互殴打、杀害,比如为了争夺食物等而互相厮打残杀。

  如果投生到地狱道,相互厮杀就成了唯一的事情,见到其他有情立即就会相互搏斗,草木皆成伤害生命的刀枪,这样的厮杀之事越演越烈,从而在地狱中感受越来越沉重的痛苦。

四、观察不杀生善业

  

01.什么是不杀生

  不杀生善业,就是内心不伤害任何有情生命的誓言以及在此誓言摄持下行为和语言远离杀生之事。

  例如,发誓一辈子不杀人,这是不杀人的善业;发誓一辈子不杀猫狗,这是不杀猫狗的善业;发誓一辈子不杀害任何众生,这是不杀害一切众生的善业。

  不仅受持不杀害众生的誓言,还对遇到命难的众生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免遭杀害,这是殊胜不杀生善业。

02.不杀生善业的因

  不杀生的因有二:一是对佛陀及善知识所说不杀生的教言生起敬信而受持不杀生誓言,二是因内心真实通达明德真理而受持不杀生誓言。

03.不杀生善业的果

  《十善业道经》中说,不杀生会感得以下十种善报: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

  佛陀所宣说的远离杀生的十种善报中:“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这三种是同行等流果。“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这三种是感受等流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这两种是增上果,“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这两种是异熟果。

五、公案

  下面例举一些杀生得恶报、不杀生得善报的公案,以增进学人对不杀生善业的信心。

01.杀生得恶报的公案

  

杀狗得入狱报

◆◆◆

  《安士全书》中记载:清朝康熙年间,镇江有一位叫凌楷的人。邻村有条恶狗经常咬人,他就把狗诱进一个夹弄里,断绝后路,准备把狗堵在里面饿死,以绝后患。过了十天,打开一看,狗还没死,竟然摇着尾巴出来了,但是不再咬人。再看夹弄中砖上的一堆土,被狗吃了将近一半,原来它饿得慌,就以土充饥。不久狗就死了。

  狗死的当晚,凌楷梦见自己来到一个府堂,里面并排坐着两位贵人。绿衣人说:“不仁慈的人,怎么处理?”红衣人答:“必须以十倍偿还。”然后就叫官吏把凌楷引至后门,进入一个园子,里面梅花盛开,梅树下有金鱼缸,缸内浮着一条死鱼。官吏就说:“‘狱’字偏旁是‘犬’,你知道吗?十年之后当验。”凌楷醒来后,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到了某年正月,他被人诬陷进了监狱,看到狱中梅花正开,有条死金鱼漂在鱼缸里面,宛如当年梦中所见。当时他在狱中被绝粮七天,饿得只余一口气,前后关了一百天才被释放,正符合梦中官吏十倍偿还的说法。

父亲残忍杀生,三子命丧黄泉

◆◆◆

  在泰国的农村里,一对夫妇育有二男一女,分别是九岁男童乌弟、七岁红弟和五岁的白妹。

  一天,阿邦夫妻去参加一位亲戚出家的剃度礼,留下三个孩子在家里。他们住的是双层楼的泰式木屋,屋旁的木栅堆放干稻草,另外,有一字排开的十只盛雨水的大水缸,是饮用的储水缸。农户各家住屋之间距离很远,疏落散布在田园里。

  那天,木屋突然起火,远处的邻居只见乌烟冲天冒着火焰,整座木屋迅速地燃烧起来。在屋旁玩耍的三个孩子不懂得逃离,以为水能避火,男童乌弟把弟妹分别抱进储满了水的大缸,并盖上盖子,然后自己也跳进另一只水缸里。

  当邻居和消防员赶到时,整座木屋和四堆稻草已烧成灰烬,并烧死一条被缚住的牛。但是不见孩子的踪迹,大家都认为孩子逃到屋外去了。阿邦夫妇回来,也一直慌忙寻找孩子,直到天黑都找不到。

  第二天一早。有位亲戚叫仑包的,也跑来帮忙寻找孩子,好似有什么预兆,跑到大水缸前,揭开水缸盖子,惊呼起来。阿邦夫妻闻声跑过来一看,是大儿子乌弟的尸体。仑包再打开第二、三个水缸,分别是红弟和白妹的死尸。见到这种情景,阿邦夫妇伤心得当场晕厥,不省人事。

  报纸和电视台都报导了这桩惨剧。当时电台记者采访时,问起老人仑包为什么知道三个孩子死在水缸里。仑包说,火灾的那天夜里,他梦见大家都在焦急地寻找孩子,忽然来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白须过胸,对他说:“水缸里有一群小鲛鱼。”他醒来觉得很奇怪便匆忙地跑来看看水缸,想不到孩子们竟然为了避火而躲进水缸里,像梦境里一般,一群被水烫死的小鲛鱼……

  仑包说到这里,阿邦大叫一声,再次晕厥于地。经急救醒来,阿邦目光无神,呆望着三个孩子的尸体,自言自语地说:“报应!报应!因果报应!”大家体谅他伤心过度、神志不清,不敢再问。

  阿邦儿女的丧事,在乡邻协助下料理完毕。阿邦夫妇在一天之中,失去三个心爱的儿女和栖身的木屋,家中所有用具和积蓄也付之一炬,夫妻俩受此惨烈家变,顿时看透人间的悲欢离合,毅然双双出家。

  阿邦这位忠诚勤劳的农夫为什么会遭遇如此惨重的悲剧?而他又时时念着:“报应!报应!因果报应!”真是令人费解。只有阿邦妻子的弟弟阿巫略知一二。

  阿巫说,阿邦为人和气,热心助人,生活正派,无不良嗜好。只是非常喜欢和赏识自己创新的美食菜中菜。

  由于泰国是鱼米之乡,每逢春雷雨季是生鱼产卵季节,十几天后就会长成筷子般大的鱼苗。阿邦喜欢用蚊帐布制成的小鱼网捕捉小鱼苗,少则几十条,多则百几条,用小水桶装着,保证鲜活。然后拿来烹煮,先把空心菜一节一节切成空管,把菜和鱼苗加冷水放进锅里,用火慢慢煮。水由冷逐渐变热,初时小鱼悠然游动,水温渐渐升高,小鱼本能地快游,小鱼遇到空心菜管便钻进去避热,每一节空心菜便有了一条小鱼,拌油加酱,自觉可口无比。对于这触目惊心的杀生恶业,阿邦夫妇没有丝毫惭愧之心,反而自鸣得意创造这味奇特的菜中菜,

  有一次,阿邦在田里一网把一群小鱼苗抓尽时,突然有两条大鱼,是一雌一雄的父母鱼,跳上了田埂。可能是眼见一群儿女被捉去,悲痛至极而作自杀性的抗议。而阿邦却迷昧人性,作为意外收获,顺手捡了两条大鱼回家煮食。 

  如今因果报应轮到阿邦身上,让他亲身遭受丧子之痛,一群儿女被杀绝,这般惨剧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索命的甲鱼

◆◆◆

  下面这则故事,是故事作者记录自己堂哥杀生的果报。

  我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迫于生计,从小自立。在我们一群和他同龄的孩童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他却在放牛砍柴。再大一点,十二三岁的样子,堂哥就和大人们一起出去打短工了。

  那时候农村很穷,家境都不是很好,稍微宽裕一点的人家一天也就勉强吃上两顿饱饭,差一点的就只能以杂粮充饥了。而堂哥家却只能整天吃杂粮,碰上青黄不接的季节甚至连杂粮也吃不上。

  人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堂哥平时除了和大人们一起出去打短工补贴家用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用来捕鱼。捕来的鱼虾一般会在当天拿到集市上去卖,由于他的鱼虾种类多,价格低,所以往往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很多老顾客会专在集市上等他的鱼来买。

  时间一长,堂哥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鱼王。这个名号对堂哥来说实在是实至名归,常年的捕鱼生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知道什么时候要捕什么鱼,什么季节产哪种鱼。

  而他最喜欢的就是去“摸”甲鱼,因为甲鱼的营养价值高,能卖个好价钱。他说一只“土长”的甲鱼可以抵上一篓的鱼虾,很划算。

  堂哥简直可以说是甲鱼的“天敌”。他对甲鱼的生活习性了解得一清二楚,甲鱼洞一般会筑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甲鱼会呆在洞里,什么时候会出来觅食……有时他甚至只需看看水面的清澈度就知有无甲鱼,伸手一探可能就可以抓只甲鱼上来。他只要出去一趟,多则四五只,少则两三只,很少见他空手回来。

  村里有人开玩笑说:甲鱼们只要闻到堂哥的名字就会吓破胆,乖乖的等他来抓了。但也有人说:甲鱼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堂哥欠甲鱼的命债太多,几辈子都还不清了。堂哥听了也就笑笑,说:他们这是眼红我呢。

  也许是吧,那些年由于市面上对“土长”甲鱼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价钱也天天见涨。堂哥岂肯放过这些赚钱的机会?开始不分昼夜出去捕甲鱼了。

  而堂哥家的生活也因此水涨船高,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是,这一切都是要还的。而这一天也悄无声息地来临了。

  堂哥是在本村一户人家的喜宴上出的事。他喜好帮忙,大凡村里人家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都会请他过去帮忙。那天堂哥就是在厨房帮厨的时候吞食了四只甲鱼胆中毒的,而那些甲鱼也是他捕来的。

  和他一起厨房干活的人说,那天那些被抓来的甲鱼是出奇的安静,不像平时的甲鱼那样到处乱爬想逃走。其中有两只甚至还自己爬上了斩肉的砧板,好像是迫不及待地想被宰杀一样。

  有人觉得很邪乎,提议说是不是要把这道菜撤下来。堂哥不同意,说:“你们想的太多了,我抓了十几年的甲鱼,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甲鱼,现在还不是好好的?”堂哥吞下了四个甲鱼胆,他听人说这东西吃了对身体好,具体好在那里,他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好”。

  半小时后,他对人说有点头晕,想回去躺一下。据当时在场的人说,那时就见他的眼脸都变得蜡黄了,感觉情况不好,就让他去看看医生.

  堂哥把手一扬,说没事。往外走去,刚到门口,便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浑身抽搐。众人一片慌乱,医院,医生查了半天也查不出病因,医院送。县医院同样也是检查不出原因,便派医院。一番折腾下来,堂哥已是奄奄一息。

  车刚出县城,堂哥醒了,挣扎着说:“不要治了,甲鱼……,甲鱼……”,同时双手在胸口上拼命地划拉着,好像在驱赶什么东西,表情痛苦万状!堂哥死了,因为甲鱼……

  直到现在,我一想起那几只“视死如归”的甲鱼,还是不寒而栗。甲鱼相对于人类来说是弱小的,但是来“索命”的甲鱼却是强大无比的!不过它们想要的无非是生存的权利,仅此而已。

  在此后的几年里,在我老家一下少了很多吃甲鱼的人,看来人们已经汲取了一些教训,知道甲鱼是有灵性的动物,轻易不敢碰。

  但他们还在吃其他的动物。他们为何不知万物皆有灵性,甲鱼会报复,别的动物就不会吗?当人们面对盘中之肉大快朵颐时,可曾想过那些在利刃下哀号的动物心中是怎样的冤屈和仇恨?人们吃下的哪里是肉,分明是怨恨的毒素,是生生世世永远也偿还不了的命债。

前世杀害猩猩的恶报

◆◆◆

  下面讲一则发生在台湾的凶杀案。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陈美月的女人,她二十三岁时,随丈夫从福建渡海来台谋生,不几年丈夫病亡,一个寡妇带着儿女,可以想见生活有多艰难,叔叔劝她改嫁,她就和一个叫黄石良的台湾本省人同居。日据时代的台湾,有一条法律,本省人不能与外省人结婚,在户口上只是姘居。为了户口,黄石良烦恼了好几年,很多人笑话他,有人说:“你替人家养了好几年儿女,结果还不是正式家长,名义上只是与人姘居,你为什么不另娶一个本省的呢?”还有人说:“叫你另娶,你还不愿意,这个女人又不能作正式夫妻,怎么办?”他说:“我把她杀了,我也不让给别人。”这事有人暗中告诉陈美月,她心里就有数。

  八月十五这一天,黄石良回家,陈美月见他脸色不对,夜晚就对他说:“我们夫妻同住几年,感情很好,户口的问题,那是法律规定如此,我也没办法。你不能迁怒于我!听别人传,你要杀我,有没有这事?”他说:“没这种话,这是别人开玩笑,我们好好的夫妻,为什么要杀你?不要听别人的。”这样陈美月就没放在心上。

  可是过了十天,二十五日这天半夜,一家人睡得正香,不知黄石良何时起来,拿了一把日本刺刀,疯狂地向陈美月的腹部连刺三刀,肠子从刀口流出来,其中有一条断了,屎尿都从肠子里冒出来,两臂两肩共有十多处刀伤。当时黄石良说:“斩草要除根,全家一个也不留。”他又去杀十四岁的女儿,女儿受伤很重,想从楼上逃,结果跳楼摔死,只有儿子被人营救出来。黄石良见有人来,自己也想自杀,伤势不重,被人把刀夺下来。夜晚四点多钟警察来了,医院急救,但是伤太严重,肠子断了,大便从肠中流出,有些地方已经腐烂。医生想到她活不了几个小时,就草草地把伤口缝上,放在太平间等死。

  凶手自杀两刀,也住在隔壁医伤。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你太太?”他说:“这是个坏女人,我一定要杀死她,不知道她能不能医好?”旁边人说:“不会好的,院长说夜里十一点钟,一定要死的。”陈美月在隔壁句句听见,心里难过,想用手把缝的线抓破,求早一点死。可是一点气力也没有,动弹不得。

  陈美月知道死期很快就要到,自叹命苦,欲哭无泪。时间一点点过去,陈美月是佛教徒,忽然想起观音菩萨圣号,开始念白衣大士神咒,她想:“我死也罢,只是恐怕今后无人信佛、皈依佛教,甚至讥笑信佛、皈依无用”,因此她合上双眼,默念“南无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大约念了二十余声,她感觉屋里有些异样,睁眼一看,暗暗的太平间中充满了光明,观世音菩萨现身在眼前,菩萨后面站了无数人,都在为她合掌念佛。菩萨手里拿着似乎是一个香蕉叶,送给她,她想:“为何送我蕉叶呢?”菩萨说:“这是芭蕉叶,不是香蕉叶,世间所无的宝物,不同于世间的一般芭蕉叶。”在菩萨的加持之下,她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随口说:“啊!世上无有,这样很好。”这一夜她睡得很安稳,一觉到天亮,任何痛苦都没有,只是觉得没有精神。

  凶手最初听护土说晚上必死无疑,所以他很安心,一心只盼望女人自己死掉。过了两天,他又问护土:“那天夜里十一点钟,那个女人死了没有?”护土说:“奇怪得很,不但没有死,伤反而好了!现在仍在养伤,一点痛苦没有。”黄石良咬牙发狠地说:“这次杀她不死,我再杀她,要用刀砍断她的头,看她还会好起来吗?”医院怕他再行凶杀人,调换他的房间,可他毫不改悔,医院又用手铐脚镣把他铐起来。探知女人住在楼上,他说:“我要用手铐把她肚子的伤口打破,再把肠子拉出来,看她死不死?”有一天他真的上楼来,幸亏被人发现得早,把他打下楼去,关起来。等他的伤医好以后,法院判了他十五年徒刑。

  经过这次打击,陈美月常在观音菩萨前痛哭,她想自己平生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要惨遭这样的痛苦,丈夫早亡,招了这个男人,为什么如此狠心杀她?十四岁的女儿也遭惨死,一家人死的死,伤的伤,她感到自己的命运很悲惨,就求菩萨指示。

  一日念佛时,她忽然昏过去,显了境界:她见自己变成公子模样,手中拿了一枝弓箭,旁边有位随从,看似主仆二人。当时看见一只猩猩,公子对准后就是一箭,猩猩中箭倒地,随从也赶来,把猩猩拖回去杀死。不久以后,又见来了一只猩猩想报仇,他逃跑,猩猩随后紧追,等他跳入水中,猩猩抱住他的头,想把他掐死,他赶紧念“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这时菩萨出现,对畜生说:“你还要害人。”猩猩被菩萨带去,菩萨说:“关它八年,如能改过就放他出来。”菩萨去后,陈美月忽然惊醒,感觉似梦非梦,心里也知道这是菩萨在为她指点前世因缘。

  她感觉到前世是这位公子,女儿是那位仆人,猩猩就是现在杀她的男人,当时主仆两人把猩猩杀死,所以此生遭黄石良杀害。境界中猩猩报仇,想在水中掐死她,医院总想杀死她。最奇怪的是,黄石良被判刑十五年,结果只坐了八年牢,遇着大赦把他放出,正合观音菩萨“关他八年,改过放出”的预言,所以前因后果丝毫不爽。

堕胎的恶报

◆◆◆

  曾女士毕业于中文研究所,结婚三年半,有一个儿子。后来,她因为遭遇一些不幸之事而内心受到创伤。为了抚平伤痛,而常常虔诚诵经拜佛。

  有一次她到一家寺院,见到过去关心过她的师父,师父要她到佛前燃香,恳请冤亲债主出来释冤解怨。

  当时她以恳切忏悔的心加以祈求,没想到不久有一个小女婴附在信徒身上,表示要找她,而且以极为怀恨的态度表示自己是她堕胎的孩子,使她吓了一大跳。后来她回忆起,刚结婚不久时,有一次害怕太早怀孕无法负担养育子女的费用,她和先生商量,结果到西药房买了避孕药服用,想不到吃了就发生堕胎效用,无意中杀害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

  这个女婴后来表示,为了报复她,经常故意把她儿子弄得啼啼哭哭,而且每次都哭很久。她的孩子有时很顽皮,独自一个人出去玩,又不听话,叫他不准玩危险的东西,他偏要玩,有时自己走上大马路,任凭母亲在后面追也不回头,有时非常任性,竟然还会狠狠地打母亲。曾女士忍无可忍时,常常打孩子出气。但是奇怪的是,孩子一有机会接近师父或听到佛号时,他又显得乖巧驯服,比平常温和许多。

  曾女士因为服用避孕药而导致堕胎,以误杀尚且引起胎儿的怨恨,何况有意堕胎,怨业当更深重。如果不励力忏悔,只有堕到地狱去了结这笔业债。

  《感应篇汇编》中有一则事例说:郭印的女儿引凤,被鬼卒追摄,遍游了十八地狱。在最后一所地狱中,她见阎罗王端坐在大殿之上,下面站有好几百个女人,每个女人身边都有一个小孩抱着脚索命。小孩当中:有些是因为母亲生育女儿过多而被投水溺死;有些是因为家里贫穷,无法养育而死;有些是妻嫉小妾怀孕而被用药打堕;有些是私胎而被母亲毒死;有些是以争斗损胎而致死;有些是因看护不慎死于非命。阎罗王都一一追查。这些犯了杀罪的女人手脚都带着刑具,看起来身体都显得枯槁瘦弱。

  引凤回来之后,把地狱中的见闻详细告诉了父亲,并书写在天宁寺墙壁上,作为后人的警戒。

  经论中讲,当神识进入母胎与受精卵和合而成为名色时,就得到了再度做人的宝贵机会。这种机会比盲龟值遇轭木之孔还要难得。身为人母,本应当负起精心孕育新生命的责任,但有些人丧尽天良,竟能狠心把自己的骨肉扼杀腹中。胎儿不是无情物,是一个生命,他们被打堕时有着强烈的痛苦,母亲残忍地剥夺他们做人的权利,会引起他们的极度愤恨。从此,血肉相连的母子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如果不以四力忏悔,解释怨结,决定会以此杀业堕入恶趣。

02.不杀生得善报的公案

  

戒杀得以免祸延寿

◆◆◆

  《乐生集》中记载:吴兆兴是北平人。他不但戒杀动物,而且持诵准提咒多年。

  康熙二十年正月初十,他停船在京口码头,看见岸上有一个人杀鸡,吴兆兴劝对方戒杀,对方不信。

  当天夜晚,他梦到神明告诉他:“你平时戒杀,已经脱了十桩灾祸,免了十次死,将来还有许多好处。你今天劝人戒杀,对方虽然不信,你还有功德的;那个杀鸡的人要是听信你的劝诫,便能多活一年,可惜他没有福慧。他明天中午,会因喉病而死亡!”

  兆兴吓醒,天亮後,赶到街上做生意,傍晚回船,听到杀鸡的那户人家传出哭声,询问之下,知道是那位杀鸡的人生喉病死了。

  吴兆兴很害怕恶业的报应,将这件事情印发传单,劝人戒杀。

螺蛳和鱼的报恩

◆◆◆

  清代有位杭州商人,名叫阮起鹏,字云翰,从小就发愿放生。他放生最多的莫过于螺蛳及鱼卵这两种物命了,只要他看到就去买来放。

  而且他也常劝人这么做,说是“只要花一点小钱,就可以救无数的生命,何乐而不为呢?”不少人听了他这么说,也觉得有理,便都照着去做。

  在康熙庚申的这一年里,他坐船经过富春江,船撞到礁石上,船底破了。在大江里,众人正匆忙慌张、求救不能之时,水竟不进到船里!

  驾船的渔夫觉得奇怪,因此等到船靠岸以后,就下船仔细察看。这才发现有几万条的鱼一直跟在附近盘旋,而船底破洞之处,则有许多螺蛳紧紧地重叠在一起,将破洞给堵住了,所以,江水进不去。在江岸上打鱼人们,看到没有不惊讶的。从此都不再捕捉这些鱼和螺蛳了。

放生龟搭救恩人孩子

◆◆◆

  在台湾基隆有一家商店,叫“遇缘号”,老板林先生做人很仁慈。他们那附近的居民都是捕鱼为生。

  有一天,渔夫们用网抓到了一只大乌龟,准备杀掉卖肉。林先生恰好经过,看见在人群包围中有一只待宰的乌龟,正抬起脖子一直对人磕头,它的两个眼睛都流下了眼泪,似乎求救的样子。

  林老先生看了就生起恻隐之心,不惜大笔的金钱把乌龟买下来,要把它送回海滨。担心有人又把它抓来杀,于是就在乌龟的甲壳上写了“遇缘号放生”这五个字,以请求后来的人都发慈悲心,不要随便杀害它。

  写好之后,他们就把乌龟放生了,好多人在海边看到这只大乌龟载浮载沉,向林先生再三磕头致谢。

  事情隔了十六年,林先生的第二公子,考上了台北商业学校。在假日的时候,他乘着轮船回家。那一次,在回程途中,逆流海面上,很不幸船触礁沉没了。船上乘客一百多人,被海吞没了九十多人。沉船的那个刹那,满船惊叫、惨呼救命的声音,真是震耳欲聋。

  林公子虽然稍微会游泳,但是海浪太大了,他又被卷沉了,就这样在海中奋斗。忽然间他感觉到身体好像被一个圆桌般的大东西托起来,一看,自己是躺在乌龟的背上,再看清楚一点,乌龟的嘴巴大得像个脸盆。他吓一跳,想必这下子一定会葬身在乌龟腹中。于是他打算翻身,再跳人水中,但是当时,人已经无力再挣扎了。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在翻身的时候,忽然间看见乌龟的背上竟然写着“遇缘号放生”五个字。他才知道,原来这是父亲当年所放的那只乌龟。他的心情由悲哀、恐惧转变成无限的欣喜和安慰,原来乌龟是来救自己的。于是他抱着那只乌龟,让乌龟载着自己,他口中念着佛号祈求保佑。最后乌龟将他顺利地载到岸边。

  当地邻里们知道这件事,都很感动,都慨叹动物皆有灵性!也相信了善人有善报,越加欢喜行善。

  这事迹详细地记录在《阿弥陀行刊》七十七期。当地的父老们,至今还是喜欢谈论这件感人之事。

  在茫茫大海中,乌龟怎么会知道有海难呢?又怎么会知道恩人的公子今天落难呢?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乌龟怎么能够在大海中找到他,又托载他呢?我们以人力来找,也未必能够顺利找到。众生的灵性和佛性实在不可思议,因果是丝毫不爽的。

  这位林老先生,当年是放了乌龟重生。而十六年后,事实证明,他是救了自己的孩子,放自己的孩子重生。

加拿大主持人癌症痊愈的奇迹

◆◆◆

  二十年前,加拿大有位著名服装顾问兼电视节目主持人安·库姆丝女士,当她的事业爬上巅峰时,突然遭遇一个晴天霹雳!医生宣布她得了皮肤癌并且已经转移到骨髓,只剩下三个月的寿命。一个忙忙碌碌的健康人突然变成如被宣判死刑的囚犯,这期间所要忍受的恐惧、痛苦与无奈,决非外人所能想象和体会。极度彷徨无助中,她偶然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位藏传高僧所教的救命秘诀——放生。事实上,当时这也是她唯一希望了。

  得知这个方法后,她非常积极地去实践。那时她住在温哥华海边,可以从海鲜市场买到活的牡蛎、螃蟹等,就将它们买下放回海里,并为它们的重生而祝福。第二个方法是去鱼饵店买蚯蚓放生到草地中,再就是去动物收容所,救助流浪猫、流浪狗。这些收容所里的动物,平均只能活三天就要被处死,暂时找不到主人的,她会先把它们带回家,如果猫、狗生病或受伤,医院治疗,治好之后再带回家,然后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为它们找寻新主人。   就这样,她把那些原本要被吃掉或即将被处死的动物,从死神手中硬是抢了回来,拯救了无数的生灵。她放生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只是真诚地祈祷它们能够存活,一方面救它们,一方面也是救自己。每次放完生,她都感觉到自己体内又有了一股新的生命力。   三个月后,她奇迹般地完全康复了!这件事当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很多媒体询问她身体康复的秘诀是什么,她回答说:“慈爱的心!现在我也有恐惧,但我会把恐惧转化为积极的动力,继续放生。”她说每天她放一百条命,并且完全素食。

  病好了一段时间后,她逐渐又慢慢回到以前生活方式,也不吃全素了,四年之后癌症复发在乳部,她又再放生、吃素,三个月内又好了。

冥律:放生可延寿增福禄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中记载了下面这样一则故事。

  清潮道光年间,钱塘人屠琴邬,于辛已年秋天,染患重病,医生误投药剂,面临生命危险。他于是病中立誓:如能延命,以后将全力利人济物,忏悔业障,其他俗事,一概不再牵挂!

  一夜,观音大士感应入梦,对屠琴邬说:“你宿世以前曾当楚中某官,处事公正却很严苛,颇伤‘仁厚’,虽说无有私心,但也应削减官禄。且你又常杀害物命,应得短命报。幸而你在病中能发坚固誓愿,以利人济物为怀,无有丝毫怨尤之心,冥中阴律,只有放生可以延寿,且能增福禄,你当努力行之。”

  屠琴邬醒后,大有感悟。于是合家戒杀,且时常买物放生。

  这年冬季,屠琴邬突然获得朝庭赏迁,被任命为袁州九江太守,受到意外殊胜恩遇。次年冬天,病体也痊愈了。

  当时风俗奢侈靡费,朋友之间,常设宴席,互相应酬,每有宴客,必然杀生,惟有张兰渚巡抚,独守杀戒,曾作“戒杀之注释”,普劝官吏百姓爱惜物命,戒杀放生。

  有官吏议论说,大臣办理政事,应以对人慈悲为主,对于动物的仁慈,似非急务,众官吏听了,都认为有理,因此对戒杀不免疑惑而生退心。

  只有屠太守正色地说:“自古以来,凡正直官吏都仁爱一切生灵,我等应当效法张兰渚巡抚仁民爱物,才是正确的作风,何必对戒杀一事疑惑不决呢?”众人听后,都惭愧遵行。

  屠琴邬是湖广总督林则徐(字少穆)的朋友。他戒杀病愈升迁的事,林则徐也曾对别人讲述过。

六、小结

  一个完整的杀业包含“境、杀心、杀法、杀竟”四个要素,依于这四个要素可以对杀业进行分类,从而也可以判断杀业的轻重。

  杀生之因究竟而言,是对明德之理不明;暂时而言,是因不明明德之理而导致的贪嗔痴三毒。

  杀生会得到诸多恶报,比如多病短命,环境恶劣,生生世世陷在相互仇杀中,最终堕入三恶趣受苦。而不杀生则会得到诸多善报,诸如长寿健康等,可以遮止杀生所感的一切痛苦。

  所以,我们应当再再观察与思维杀生的危害与不杀生的功德,然后在内心深处立下誓愿:尽此一生乃至生生世世,绝不伤害任何有情众生的生命!尽此一生乃至生生世世中,以自己最大的能力救护遇到命难的一切有情众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niaox.com/jmfb/3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