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欲做完人,必须ldquo去

  3、习性

习性是专指不良习性而言。先生说:“禀性的根住在心里”,那么习性的根便是在肉体上了。物欲越强,则习性越重。习性是为了肉体的享受而形成的,所以习性完全是后天的习染,如吸烟、饮酒、赌博、财色以及无止境的肉体享乐,和种种不良嗜好。一般的吸烟、饮酒虽无伤大端,但对身体确实有害,尤其醉酒后,出现荒唐事的也大有人在。至于有些人为了物质欲望的满足,往往不顾羞耻,不择手段,丧失了人格,不仅有害自己,且有害家庭和社会;更有甚者,闹得身败名裂,堕落深渊,而不能自拔。习性得不到满足,便要耍脾气动禀性,所以先生说“习性为禀性之根,习性不去,禀性绝不能化”。因而苦恼便永无解除之日。如果习性去掉,禀性便失去外援,习性比较禀性,其根子毕竟是浅的,只要立志向,下决心是容易去掉的。

由于习性的滋长,便贪德无厌,腐化堕落,行为败坏。开始时是为了享乐,但步入歧途之后,便迷途忘返,越陷越深,竟而违法犯罪,偷盗抢劫,无所不为,最后没有不是以身败名裂而告终的。

习性的根源是什么呢?衣、食、住、行是人生的正常需要,也是必需的。但贪得无厌,交游不当,尤其是富贵家庭的子弟,由于父母溺爱,花钱无度,极易沾染上种种不良习性。习性沾染容易,但去掉就很难了。习性染得越重,良心便埋得越深,因而忘掉了人生的目的与人生的价值。所以以物欲享受为人生第一的观点,便是习性的根源。再加上拥有大量的金钱,作为习性滋生的土壤,使习性的种子扎根发芽,肆无忌惮地滋长起来。习性膨胀,为所欲为,可以给家庭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倾家荡产,家败人亡,如赌博、吸毒等便是其实例。如果一个民族都沾染上不良习性,那么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就非常危险了。实际上,物质欲望的泛滥,就已经充分地反映出精神生活的贫乏与心灵的堕落了。

习性对人们的腐蚀作用是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有些人在没有发财之前,本来是个安分守法,勤俭持家的善良百姓,然而一旦发了大财,便花天酒地,娇奢淫荡起来,厌旧喜新。虽年逾花甲,儿孙满堂,却要抛弃结发妻子,另逐新欢。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有违初心,对不住儿孙吗?但他仍是执迷不悟地滑下去,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配着呢?先生说:“金钱属水”,河水越多,则水流的冲力就越大,他被波涛汹涌的洪流冲带湍急的旋涡中,心里虽然明白,知道生命危险,但是他已没有“激流勇退”之力了。所以先生说:“人们昼夜奔忙,只是为财,把道和良心都掉在水底下去了”。由此看来,习性是达到完美人格的最大绊脚石,不下大力气搬掉它,是万难回头向善的。唯有降低了物欲的追求,才能提高精神的修养。所以佛教形容世人贪恋世间的财色之乐,如同无知小儿贪吃刀锋之蜜,不足一餐之美,且有割舌之患(《四十二章经》)。凤仪先生说:“禀性是人间的苦恼,习性是物欲所扰”。禀性与习性相互作乱,给人们带来无边的烦恼与痛苦。它象浓重的黑云一般,遮蔽着太阳的光辉,使光明的天性不得显露。

东北名士张星南曾问:“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告子言性无善无不善,究竟谁说的对呢?”先生道:“都对啊,主性善说是指天性说的;主性恶说是指气禀性说的;主性无善无不善,是指习性说的。”寥寥数语,却道破了二千多年来的疑案。归根结底,欲做完人,必须“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这是凤仪先生性理学说的重心。

未完待续……

1《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目录

第零篇导论(含性命界说并代序)

第一篇三界

  第一章性心身各论

        一、性

        二、心

        三、身

  第二章三理常存

        一、天理

        二、道理

        三、情理

        四、三理的运用

  第三章三命消长

        一、天命

        二、宿命

        三、阴命

        四、三命相互消长

        五、三命活用

  第四章三界分清

  第五章死心化性

  第六章三界俱足

  第七章三界合一

  第八章三界杂谈

  第九章结语

第二篇五行

  第一章五行性理

        一、木性

        二、火性

        三、土性

        四、金性

        五、水性

  第二章五行生克顺逆

        一、五行相生

        二、五行相克

        三、五行逆行

        四、人生四季五行

        五、五行率性法

  第三章伦理五行

        一、家庭五行

        二、社会五行

  第四章五行推转与相成

        一、自身五行推转

        二、伦理五行推转

        三、五行相成

  第五章“真五行”浅说

        一、“认不是”生真水

        二、“找好处”生真金

        三、“认因果”生真土

        四、“达天时”生真火

        五、“达全体”生真木

  第六章五行杂谈

  第七章结语

第三篇四大界

  第一章四大界各论

        一、志界

        二、意界

        三、心界

        四、身界

  第二章四大界定位

  第三章四大界分清

  第四章四大界活用

        一、诚意

        二、立志

        三、定志

        四、夺志

        五、用志与用意

        六、挪界与落界

        七、四大界结合三界

        八、四大界结合伦理

        九、四大界与古今四季

  第五章四大界达通

  第六章四大界杂谈

  第七章结语

第四篇性理疗病

  第一章性理疗病发的来源

  第二章性理疗病法的原理与准则

  第三章典型病例

        一、悔过、道过愈病

        二、挖根源愈病

        三、笑能愈病

        四、哭能愈病

        五、化性愈病

        六、转移注意力愈病

  第四章性理疗病机理初探

  第五章结语

第五篇崇俭结婚与胎教

  第一章从女子义学到崇俭结婚

  第二章婚姻质量决定下一代质量

  第三章智力与个性的先天因素

  第四章胎教与优生

  第五章崇俭结婚—新村—胎教—“重立人根”

  第六章结语

总结论

后记

……………………

↓↓结缘《王凤仪性命哲学浅述》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niaox.com/jmfb/2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