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思维观:学会借势,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个人的才智和力量总是有限的
一个人的才智和力量总是有限的。
——塔木德
独行侠是能成功,却是小成功,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大更好。犹太人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结合更多人的才智与力量,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如果不懂借助他人的才智,不仅会走弯路,而且会减缓通向成功的速度。事实证明,不懂得团结合作的人会处处受阻。
一个长年在国外经商的人曾说:“犹太人如果知道这个产品有几家犹太企业在卖,他们一般都会把价格统一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经济评论家荒和雄说:“没有国家的犹太人要想保持民族的团结,只能积累经济力量。犹太人重视人与人的联系,建立了诚信度很高的商业网。如果朋友中有谁在某个领域非常活跃,大家都会积极提供援助。一个家族会团结在一起赚钱,利用这笔钱来支持有才能的人,将他培养成自己的领袖。如果用足球来打比方,可以说犹太民族是一个为球场上的球员建立了完整的赞助集团网络的民族。”
拿破仑·希尔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芝加哥创办了一本教导人们获取成功的杂志。当时拿破仑·希尔没有足够的资本运作这本杂志,所以他就和印刷工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尽管这本杂志刚开始办得很成功,拿破仑·希尔也全身心扑在这本杂志上,但是后来他不快乐了。
拿破仑·希尔由于没有重视与印刷工厂的“合作”重要性,结果一家出版商买走了他合伙人——印刷工厂的股份,并接手了这本杂志,而他当时并不知情。希尔不得不带着一种非常耻辱的心态离开了他那份以“热爱”为出发点的工作。
事后,拿破仑·希尔总结出自己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与他的合伙人合作。比如,他常常会因为一些出版方面的小事而和对方争吵,他的自我和自负使他最终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拿破仑·希尔反省了自己的这次失败,学到了不少合作方面的经验。此后,拿破仑·希尔离开芝加哥前往纽约,在那里,他又创办了一本杂志。这次,他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学会激励其他只出资但没有实权的合伙人共同努力。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本杂志的发行量就比之前那本杂志多了两倍。而拿破仑·希尔由于愿意花时间与合伙人友好地沟通、合作,再也没有遇到之前在芝加哥所遇到的那种“拆台”的事情了。
拿破仑·希尔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训和经验。世界上没有仅仅依靠自己就能成功的人,任何成功者都得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孤胆英雄做不成大事。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去借别人的
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
——塔木德
在犹太人眼里,一切都可以“借”,于是,他们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凡是自己没有的都去“借”。“借”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另一大诀窍。
很多犹太人都是白手起家,他们自己所拥有的原始资金同创业所需的资金相差太远,可是他们懂得如何用好自己的“资本”,然后寻找能“借”给他资源、平台的合作者,以无变有。即使一些犹太人已经腰包满满,但还是习惯于“借”,用别人的钱给自己挣大钱。
比如,犹太人善于借贷,常常从银行借贷资金,让银行的“鸡”为自己下“蛋”。美国犹太裔亿万富翁丹尼尔·洛维洛就是以这种方式发家的:
洛维洛在接近40岁时还很穷,后来他突然间“明白”了,他发现了用别人的钱来给自己赚钱的方法。他的具体做法是:先向银行贷款购买一艘普通的二手货轮,然后对货轮进行改造,使其变成油轮,再租出去赚租金。
在这艘油轮租出去之时,洛维洛再以这艘油轮做抵押向银行再次贷款,又买一艘货船,再次改装成油轮出租……
几年之后,洛维洛就靠着不断贷款、买船、出租的模式,把生意做得蓬勃兴旺。银行的贷款逐渐还清,那些油轮也成为他的私有财产。洛维洛就这样成了一个富翁。
但洛维洛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在借钱赚钱的道路上看到了方向。他先找人绘制一艘船的图形,搭一个框架后就去找运输公司谈判,在船还没有开建的情况下,就与运输公司签订了未来租借的合同。接着,洛维洛又拿着与运输公司签订的租借合同并以未来租金做担保找银行贷款,最后再用贷来的钱去建造这艘船。几年后,当这笔贷款还清,这艘船就又成为洛维洛的私有财产。
洛维洛通过这种借贷模式,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拥有了数量庞大的船队,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上霸主”。同时,他还拥有了很多其他产业,如酒店、办公大楼、钢铁、石油化工等。
犹太人有一句经商名言说:“如果你有1元,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生意并非要一块钱一块钱地赚,要懂得借助他人的金钱和智慧来赚属于自己的钱。
在人类活动的一切范围内,如果想要获得事业成功,那么就需要借用别的力量,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效果。
总而言之,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不能只靠自己,只有善于利用“人”这个资源,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借助他人的智慧,实现自己的目标
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塔木德
犹太人就是善于借他人之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人。他们认为,借助他人的力量,能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实现目标。犹太人还认为,不管一个人的能耐有多大,他的智慧和才能都是有限的,唯有与人合作,取长补短,为己所用,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因而无论是商人、外交家、科技人才,还是其他领域的犹太精英,他们都在自己的事业中善于借力借势,以达到目的。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超人,总有着各自不同的缺点和不足。世上没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外脑”的高手,借用别人的智慧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借智借力,“智”是智慧,“力”是能力,说白了就是借人,让有能力的人来为自己服务,让有智慧的人来为自己服务,集众人的能力和智慧来为自己服务,这就是借智借力。
借别人的智慧,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或缺失,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最终成就大业。
人的强大不仅在于提升自身智慧,还在于能凝聚众人的智慧。如果我们总是抱着一颗坦诚谦虚之心,善纳忠言,广采博纳,凡人也可能成为超人。
家喻户晓的爱迪生,一生为社会奉献了近千种发明创造。如果没有他,人类还不知道要在油灯和蜡烛的昏暗中生活多少年。以往我们只会仰慕、赞叹爱迪生无比非凡的才气,现在我要告诉你,在他巨大成功的背后,有着非常简单的原因。
美国新泽西州卢特杰斯大学爱迪生研究会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爱迪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借脑”意识。爱迪生比谁都能意识到好主意的价值,他向各种各样的人征集好的主意、点子、想法,甚至不惜出高价购买别人的一个主意。试想一下,假如只靠他一个人的脑袋孤军奋战,再怎么聪明,也绝不可能有近千种发明创造。正因为爱迪生巧妙地借用了很多人的头脑,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想成功,就必须利用别人的头脑。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还可以使你避免主观、武断!主观、武断失败的概率相对较大,这也是那些自视为强者而不听他人之言者最大的悲哀!
人与人之间的才智水平高低不一,你的才智如何呢?
尽管你认为自己才高八斗,有别人不能及之处,但你也有不及他人之处。那就借用别人的智慧吧,这样去做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那么,应该怎样借用别人的智慧呢?看看下面几点建议吧!
书中智慧无限。每一本书都倾注了作者的智慧,凝聚了某一领域的知识,而且这种“借用”方便简单,每天读读书就可以获取。
聘用顾问组成“智囊团”。如果你在某一行业和领域不是很内行,就可以找到这方面的专家,请他们为你服务。这种“借用”的代价虽然高一点,但值得!且比起为你创造的价值来讲,这一代价就不算高了。
借用朋友的智慧。找朋友帮忙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了,一个电话或许他们就会应呼而至。你做不到的事,他们帮你解决了,这不也是借用其智慧了吗?
多多观察别人的成功模式,然后予以借鉴。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利用他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就可避免一些失败。正如石油大亨保罗·格蒂所说:“你要想成为富人,就找一个富人做榜样,做成他做成的事。”
借用别人的智慧,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短处,使自己的智慧得到丰富,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面对这么多成功者、智者的智慧,你又何妨一“借”呢?
交往优秀的人,你也会同样优秀
一个伟大的人,他的朋友一定是伟大的。
——塔木德
犹太人认为,和什么样的人交往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对你的形象、名声和事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你身边的朋友如果都是一些事业成功且拥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人们就会想:你一定也是个颇有本事的人,否则,你怎么能跟那些人成为朋友呢;如果你的朋友全是些普通人,即使这不会损害你的形象,那周围人也不会对你产生你有大本事的印象。再如,如果你在公司里整天同一些人们敬而远之的人打得火热,你的形象就会受损,人们自然会对你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为了塑造更好的形象,让事业有所发展,要结交一些名声好、成功的朋友。
俗话说,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聪明;和快乐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快乐;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你自身的含金量也会提高。
或许你会认为,带着目的结交那些有专长和特殊才能的人是一件有心机的事,你是不是也常和一些对自己完全没有帮助的朋友见面,每次连自己都感到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却把它当作是讲义气呢?朋友身上应该具备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这样才能彼此影响,共同进步,从而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人们固然愿意结交与自己相似的人,在和这样的人交往时,也会慢慢地成为同一类人。因此,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就足以说明自己也是什么样的人,而结交不一样的人,也会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在越南战争时,韦斯特摩兰将军有一次巡视降落伞部队,他问了士兵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跳伞吗?”
第一位士兵回答:“我爱死跳伞了,长官!”
第二位士兵回答:“那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第三位士兵回答:“我痛恨跳伞,长官!”
将军问:“那你为什么还要跳伞呢?”
第三位士兵回答说:“因为我想和喜爱跳伞的人在一起,他们会让我变得勇敢!”
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这甚至能够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奋斗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日本朝日啤酒前总裁广口桶太郎曾说:“正如水的形状取决于盛水器皿的形状一样,人的命运取决于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在人生的道路上,最不幸的事就是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最终让自己在一个平庸的环境中变得不思进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科学家们经研究认为:人是唯一能够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人发挥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每个人交朋友的标准都不一样,有些人专门喜欢结识比自己差的人,在他们羡慕的目光中获得虚荣的快感。这种人是坐井观天,不会有什么大发展。而有些人则会努力结交比自己更富有、更有学识、更聪明的人,这不仅仅是为了日后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是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
与优秀的人相处,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优秀的人比你强,很可能会使你感到有一些负担和压力,但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渐渐开始接近优秀的人的水平。著名网球明星康诺尔曾说:“我和杰出人士在一起,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塔木德》告诉我们,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优秀;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所以,与成功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智慧者为伍,你能辨明正确方向。
独辟蹊径,多元化地利用“借”
水因地而致流,商因机而致富。
——塔木德
犹太商人是发现机会、利用机会致富的高手。很多年以前,一个犹太商人曾对他的儿子说:“我们现在唯一拥有的财富就是智慧,你要记住,当别人还在想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已经想到大于三。”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坐下。
“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贷款部的经理看着这位一身品牌的绅士问道。
“我想贷款。”
“可以。请问您要贷多少?”
“1美元。”
“什么,1美元?”
“是的。请问可以吗?”
“当然可以。但需要抵押物。如果您的抵押物够多,再多贷一些也可以。”
“那您看这些抵押物够吗?”这位犹太绅士说着,从皮包里取出一沓股票、债券等,放到经理的办公桌上,说道,“这些总共价值50万美元。”
“当然够。”经理迷惑地问道,“您真的只贷1美元吗?”
“是的。”
“贷款年息6%。您支付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会把抵押物还给您。”
“好的。没问题。”犹太绅士接过1美元的贷款协议,签字后准备离开。
这一切都看在了行长的眼中,他也弄不明白为何拥有50万美元抵押资产的人,只借1美元。他赶忙在犹太绅士离开前拦住了他,说道:“冒昧打扰您……”
“请问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
“您请说。”
“我实在想不明白,您有50万美元的资产,为何只借1美元。您借40万美元,我们也是很乐意的……”
“谢谢,不必了。”这位犹太绅士笑了笑,说道,“我想保存这些资产,但问了好几家银行,他们的保险箱租金都很贵。所以,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里的租金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要6美分。”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荒唐,但反映出了这个犹太人有很强的寻找商机的能力。依照常理,贵重物品应保存在金库的保险箱里,许多人会认为,这种方式可能是唯一的选择。然而这个犹太商人没有受限于常情常理,而是独辟蹊径,找到了既能保险又不需要出太多钱财就能让财富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进行抵押的目的大多是借款,并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物争取尽可能多的贷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获利,都以低于物品实际价值的款项贷给抵押人。然而,正是银行的贷款规则,激发了上面故事中的犹太人的变通思维:自己是为抵押而借款的,借款利息是不得不付出的“保管费”,既然对借款额下限没有明确的规定,那当然可以只借1美元,从而将“保管费”降至6美分。这位聪明的犹太商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他不仅是个精明的商人,而且是个守规矩的商人,他能在不改变规则的前提下,灵活地让规则为其所用。
做一个精明的商人,头脑必须灵活,有变通能力后,才能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犹太商人会在实际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并在不违反原则的条件下将规则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从而获利。犹太商人这种应变的能力让他们在商战中如鱼得水,屡战屡胜,这也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塔木德》中说:“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却可以有很多路径供人选择。”善于寻找商机的人,会把视角放在很多路上,不会只盯住一处,甚至把自己逼至墙角。
成功的合作始于让步
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得到的可能比你期望的更多。
——塔木德
在犹太人的处世哲学中,不计较,常让步,是他们认为合作共赢的开始。犹太人认为如果事事斤斤计较,强强对抗,势必两败俱伤,很多时候可以采取暂时退让的方法,等待时机,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投资大鳄索罗斯说:“如果你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首先要采取的行动是以退为进,而不是铤而走险。”退,是进,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做出退步决定的时候,正是你向前迈进的开始。
犹太人认为只要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即便自己占理,让三分又有何妨。再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在退后一小步的同时,也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样做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能够让彼此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犹太人古奥是一个勤劳的人,他买不起一块平坦肥沃的田地,便在一块贫瘠的山坡上自己开垦。由于他勤奋努力,这块贫瘠的山坡被他开辟成为产量丰厚的梯田。村民们看到古奥的成就,也纷纷效仿起来,将各处山间贫瘠的土地开垦成梯田。
一开始,这些在山坡间开垦梯田的农民也相安无事,每天只忙碌于自己的土地。但有一年,雨量减少,每一户的梯田都出现了严重缺水的现象。但古奥由于很早就做了准备,在山中找到了几处水源,都挖好了通往他梯田的渠道,将山泉水引入自己的梯田中。因此,在其他农户都缺水的时候,古奥的梯田依旧欣欣向荣。
一天清晨,古奥来到自己梯田的时候大吃一惊。整片通往梯田的渠道没有了,流往梯田的水渠竟然全部消失,梯田呈现出干涸的状态。古奥赶紧去查为何水道都没有了。当他一步步走向水源地的时候发现,原来是其他农户掩埋了他的水道,把水都引向了他们各自的梯田中。
古奥明白后,没有去找其他农户理论,而是又开始挖新的渠道,重新引入水源。而他这次在挖渠道的时候,让水源能够流经其他更多农户的梯田,这样,其他农户不再有缺水的恐慌,而他的梯田也得到了丰盈的水灌溉。
从此以后,古奥和大家的梯田都不再缺水。勤劳的古奥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来挖他的田埂了,而受到他关照的农民们纷纷前来感谢他。
我们不得不承认,古奥不仅是一个勤劳智慧的人,更是一个善于退让、解决问题并赢得尊重的人。当他受到别人的“算计”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谩骂、气愤、暴跳如雷、实施报复,而是以忍让的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既利人也利己。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