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良锦岩山下这座近的百年老宅里

大良的锦岩山下,坐落着明清时期的一座老宅。它静静地在这里已经一百多年了。和岁月一起沉淀的故事,旁边的古井知道,隔壁的街坊邻居却甚少知晓。

去年,杨桃成熟的季节,这座古宅正式打开了它的大门,从此成为更多人心中的一方净土。

悠扬的琴声飘了出来,生动鲜活的画作从这里诞生,美丽的姑娘手捧刚采摘的花草来到锦岩南街12号,踏进趟栊门。抬头望去,藤本植物缠绕的牌匾映入眼帘——拾杨第。

戳视频丨走进百年老宅拾杨第

初遇

缘分让彼此相遇,做艺术文创的这对夫妻,让老屋主放下心来。

“拾道金光临宅第,杨花瑞气进门庭”,青砖石墙和满洲窗上的彩色玻璃交相辉映,院子里有着多年树龄的杨桃树几经风雨。繁忙而熟悉的都市生活被隔绝在外,恍惚间给人一种时光逆转的错觉。

六月的顺德炎热而多暴雨,夏日的气息愈发浓厚。叮咚叮咚,伴随着门铃的声响,你开始好奇,宅子的主人究竟是怎样的人。

锦岩南街12号百年老宅曾经居住过顺德著名的妇产科医生邓佩玉女士,珠江电影制片厂和广东电视台拍摄广东题材的电影电视,都在此老宅取景。

年6月,刘卫贤和妻子朵朵很有缘分与老宅相遇,租下这座将近平方的老宅,同年开始了修复改造。“听说我们是做艺术文创的,保护老建筑的,不会对此建筑破坏,作为上一任屋主的两位古稀老人才放下心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卫贤言语间尽是感激。

▲刘卫贤和朵朵老师

修复

百年老宅应该成为顺德的城市名片,而不仅是博物馆的一张照片

历古至今,饱经沧桑的宅子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部分墙体也已坍塌。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刘卫贤对旧物和建筑有着特别的热爱,因此在修复的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宅子原来的格局和面貌,一开始的工作也只是修修补补。

清理破旧的木头,重建坍塌的墙体,给门刷漆,等到下雨的时候观察哪里的瓦片会漏水……就这样补补漏漏,除除草,古宅一日日逐渐恢复生机。刘卫贤却隐约觉得,哪里还不够。

“古宅作为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成为顺德的城市名片,和新事物在同一片天空下展现,而不仅是博物馆的一张照片。”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进来。于是年8月,拾杨第迎来了第二次改造。

添置一些色彩时尚的家具,以岭南色彩为基调进行布置,刘卫贤和朵朵精心设计,又小心翼翼,使古宅在保持原貌的同时又便于观看。

进门后的前厅略显狭长,容易带给人挤压感,他们决定在封闭的墙壁上开六扇玻璃窗。这样一来,不仅空气得以流通,到访的宾客和两旁的房间也有了视觉上的互动。

透过窗户,你可以看到年轻的身影在画板上挥洒创意,而负责指导他们的正是如今拾杨第的主人。

相守

刘卫贤为修缮好的老宅取名“拾杨第”,意为拾起历史的精粹和老去的事物,扬名立万再现往日的辉煌。

说起整个空间里自己最满意的部分,刘卫贤带我们穿过天井走入会客厅,墙壁正中央所挂的绘画作品正是由他创作。

他向记者介绍,自己大胆运用黑色做枝干,红色的果子结满枝头,和房间里的红色沙发呼应,点睛之笔的白色则很好地调和了整幅画的色彩。他称之为“心中的理想树”,用以承载百年拾杨第的灵魂。

▲女子公益学堂举行家居花艺课程

如今的拾杨第不仅是文创中心,也拥有了女子公益学堂、绘画室、拾音阁、杂货铺、阅读室等多个文化空间,二楼的国学堂偶尔还会邀请德高望重的老师来讲述国学和茶道。

杂货铺

绘画室

屋里摆放着主人从各地带回来的小物件,墙上挂有充满故事和年代感的相片……在暖色灯光的映照下,充满古朴气息的同时,又焕发出鲜活明亮的生命力。

记者到访的前天夜里,顺德刚下过暴雨。因为担心老宅的排水问题,刘卫贤凌晨五点便从家里赶过来,一直等到早上九点多雨停,紧张的心情才稍微平静下来。“当时水已经泡上台阶,杨桃树的树叶也被吹落许多。”

而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顺德打台风,狂风吹断了树枝,掀起屋顶的瓦片,自己整晚待在阁楼上,观察风来的方向,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和修复。当时拾杨第刚改造不久,他便把地毯盖在木板上,“地毯湿了可以再买,墙体和木板一旦受损便是无法估计的损失。”

见证过富贵人家的精彩故事和风光,经历过破旧衰败和风风雨雨,如今又重现生机。刘卫贤为修缮好的老宅取名“拾杨第”,意为拾起历史的精粹和老去的事物,扬名立万再现往日的辉煌。

而院子里经历过多个春夏秋冬的杨桃树,和两位主人一起,守护着百年拾杨第,守护着彼此。

文丨ZZZ图丨周焯杰

视频丨pandapang编辑丨陈小腻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所有顺德人!这里每个保姆都有“DNA身份证”,终于可以放心请保姆了

好犀利!珠江商报直播获评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奖30强!

重要消息!顺德区这些地方拟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qianmua.com/jmfb/10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